九龙坡区文明实践所 /
当前位置:首页 > 九龙新闻 > 图文新闻 > 正文

新胜村社区构建消防应急“三分钟救援圈”

发布日期:2020-06-24 14:54

6月16日,记者从杨家坪街道新胜村社区了解到,该社区的消防应急“三分钟救援圈”已构建完成,正式运行。

社区整合了“店长”、社区单位安全负责人以及物业公司消防安全员,建立了一支70余人的应急救援队,还招募了专业救援队员,建立了救援先锋队,与女子微型消防站组建的宣传队实现“三队合一”。

同时,社区在应急阵地建设上挂牌“微型救援站”,与原有的女子微型消防站“两站合一”。这样一来,“两站”+“三队”模式能最大限度辐射社区。

 

队员们进行消防演练。

 

三队合一

实现三分钟到场救援

新胜村社区位于杨家坪商圈西北角,原是两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家属区,有41栋老旧建筑。2012年前,辖区内几乎每月都会发生火灾。由此,社区的女子微型消防站应运而生,这支由30名平均年龄60岁的阿姨们所组建的宣传队,通过走访入户宣教、排查巡查的方式宣传消防知识、进行隐患排查。

2019年以来,杨家坪街道大力推行“五长制+网格化”制度,社区书记赵娟在开展该项工作时与辖区内的中小企业、物业公司有了更多交流,达成了“共驻共建”的共识。

此刻,对于加强维护社区消防安全,她也有了新的灵感:整合店长、网格长、社区单位安全负责人以及物业公司消防安全员,建立一支应急救援队,使得消防资源最大化。

“辖区内有200多家店铺,就有200多个店长,我们动员了其中实操能力较强的50名店长加入应急救援队,守护各区域内的安全。”赵娟说。

“刘率师是社区的安全工作专干,从事消防安全工作已有10年;郑皓天是一名退伍军人,对处理消防事故颇有经验……”赵娟告诉记者,为了使得社区消防志愿队伍的“硬实力”进一步提升,社区还招募了6名有消防救援经验的队员,建立了救援先锋队。

“根据火灾发生的规律,前3分钟是火灾的初期阶段,是灭火最有利的时机,一旦错过,就可能会造成火势蔓延,导致灭火时间加长,损失也会相应增大。”刘率师告诉记者,“三队合一”后,达到了预防性强、覆盖面广、专业度高的效果,不论辖区哪里发生火灾,都可以实现三分钟到场应急救援。

 

志愿者、队员入户入店开展消防知识宣传。

 

两站合一

筑起居民第一道“防火墙”

赶赴现场、穿戴装备、铺设水带……这是社区70余名消防志愿工作者每年都要开展至少4次的消防演练现场。而演练所依托的场所,正是社区的女子微型消防站。

不久前,该站点又建设挂牌了微型救援站,实现了“两站合一”。

记者看到,这里与社区常见的4平方米站点不同,该站点修筑在新胜二村15栋的防空洞内,占地面积达40平方米。除了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水枪、水带等灭火器材,还配备了大斧、剪断钳等破拆器材,安全绳、安全腰带、头盔等个人防护器材,固定电话、手持对讲机等通信器材,集防火、灭火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此外,社区救援先锋队还在此24小时值班。

“该站可以有效解决城市道路狭窄、交通拥堵、出警处置不力等问题,一旦我们接到火警后,便按照一分钟出警、两分钟联动、三分钟到场的原则进行处置,并随时接受区消防救援支队的指挥调度。”赵娟说。

站外,社区还在区消防救援支队的指导下,依托200米健身步道修建了消防文化长廊,划分了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区、消防宣传形象大使区、消防知识问答互动专区、家庭消防知识普及区和室内火灾逃生区,既有消防知识橱窗,也有卡通动漫、消防队员形象展示,集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寓教于乐,生动形象,使广大老百姓在步行健身锻炼的同时也能学习消防知识。

针对辖区内的力扬西西Mall、杨鑫酒店等商业区域,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和社区共同指导其建起微型消防站,同时加强相关人员的消防器材实地演练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商业密集区、人员聚集区一旦发生火情,受交通等情况影响,消防救援车辆难以及时到达起火现场进行早期处理的问题。

“看似不起眼的设备和站点,为咱们筑起了第一道安全‘防火墙’。”居民罗渝高兴地说。2012年至今,常住人口有1.7万人的新胜村社区,未发生过一起火灾。

下一步,社区将加大对两站、三队的管理、培训、指导工作,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培训和灭火、救援演练,继续提高“三分钟应急救援圈”扑救初起火灾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让社区安全,让群众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