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爱村18社没有通往镇上的公路是以前友爱村百姓谁提谁闹心的事。5月7日,一条长1.2公里,宽4.5米的砂石道路,走进村民眼里、心里,美了视线,暖了人心。80岁的老书记朱崇礼看着蜿蜒曲折的道路,脸上挂满了笑容。
友爱村已经修好的砂石路。(摄影:黄靖)
友爱人等着一条路
祖祖辈辈勤劳创业,但受制于路程,以前全村缺少村集体经济收入,长期以来村民只能到陶家镇售卖农产品或外出务工,收入来源单一。“从父辈再往上也都是靠卖农产品营生,每天走很远的路去镇上,村民们又没钱修路,为了通这条路村里等了几十年,我们老人家等到不敢再想。”朱崇礼无奈道,“这几年,看着旁边的村子都通了路,路还越修越好,我们村民心里越发难受。”
过去,从村里到陶家镇上,路太远,货车无法到村里,村民只能肩挑背扛,步行将南瓜、洋芋等运到镇上。
今年52岁的李宗亮,从小在友爱村长大。对于过去没有通路的艰辛,他有发言权。“早上天还没亮就要出门,背上前一天晚上装好的背篓,如果想要在镇上赶集的地方占个好位置就只能选择更早出门。那时候打着手电筒出门,背着60多斤的货趟杂草赶路,每次走完全身都被汗浇透。”
“我老伴去世的时候,所有需要用的东西都是去镇上购买后,用车子拉到铜陶路口附近,然后靠村子里仅有的几个劳动力从那边那个铁路那里背下来。”朱崇礼指着远处的房子让记者看,“就是那个房子后面,从那个地方下来全是田坎,不下雨的话还好,下雨的时候田坎全是稀泥,稍微不注意就滑到田里去了。”
记者了解到,友爱村17、18社,总人口360人。从前,村民们去陶家镇需走三十分钟左右小路才能到达铜陶路口,再坐车行3公里大路到达陶家镇,严重阻碍了村民们出行。
干群一心成功修路
“修路这个事之前就已经沟通了3年多了,一直不成功!现在终于通了,这些村干部真的太厉害了。”2019年年底,开始动工时,规划路线上占了村民的土地,涉及到的几户村民坚决不同意,面对诸多棘手的问题,千头万绪。白天,村民们都在外干活,晚上才回家,老书记朱崇礼和村干部一次次挨家挨户动员乡亲,说服村民,可就在动工的第二天,便被村民阻拦,施工被迫暂停。
那段时间,每到晚上听到狗叫或脚步声,不同意的村民们就纷纷关灯睡觉或假装没在家。村支两委只好通过村里其他的村民了解这些不同意的村民的具体情况。
“同样在一个村,为啥隔壁坚强村先通路,现在新房都冒起来,材料运输费低出三分之一,而咱们社要是老人病了,车子根本就进不来,只能人背到铜陶路口……”老书记朱崇礼了解到村民在地里干活后,就在其家门口等他,经过语重心长的劝说,最后终于说通。
经过数次的开会讨论研究,逐家逐户作思想工作,道路才顺利修通,这成了改善干群关系的第一步。
新路需要经过村内祖坟,村民们主动迁坟,需要穿过花椒林,大家自愿砍树让路……“原以为这条路修好至少要半年以上才能修完,没想到这才过了多久,路就修通了。除了极个别外,村里其他的村民们都很配合。”朱崇礼说。
友爱村已经修好的砂石路。 (摄影:黄靖)
就在这个月,一条长1.2公里的砂石道路连接了有爱、铜锣两村,将有爱与陶家镇的路途由过去的2小时缩短为30分钟。路通的第二天,不少村民迫不及待地踏上新路,只为亲身体会交通带来的便利。
让新路成为“丰收”路
“十几年前,我们村子还是种植的红橘,由于没有通往镇上的大路,就没有商户愿意来我们这里收购,为了售卖只能通过人力运出去,后来就把红橘树给砍掉了种植些庄稼。退耕还林的政策出来后,我们这里就开始种植花椒树。”朱崇礼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红橘为例,以前红橘在市场上的行情为每斤1.2元左右,但在村里却只能卖到每斤8毛左右,更别说其他农产品了,大家宁愿外出打工。
友爱村已经修好的砂石路。(摄影:黄靖)
“现在路通了,我们村子的花椒都能卖个好价钱了。”友爱村村长陈霞介绍的,接下来会同时加大对本土农产品的对外销售,努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品牌,让友爱村美起来、友爱人富起来。
说罢,朱崇礼迫不及待地补充到:“我们村子有一个社员就是搞花卉种植售卖的,由于运输方面存在问题,一直不敢扩大种植面积,现在路通了,这些都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缺少建材维护的村居。(摄影:黄靖)
陈霞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满足老百姓的意愿,将他们的房屋进行改造,给老百姓们一个安稳的住处。路没通之前,建材运不进去,好多房屋都成为了危房。现在村里会积极鼓励居民们自主创业,比如修建农家乐、花卉种植之类,同时也会引进相关的企业,造福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