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技遇上书籍,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依托人脸识别技术、实时监控、远程管理等智能系统,经过多年的建设,九龙坡区已建成6个24小时图书馆。因亲民、便利、智能等诸多特色,这些图书馆已成为了市民工作、学习、生活的最佳选择地之一。让我们与书香相伴,一起来打卡吧!
行知园24小时自助图书馆
全国第一家以陶行知先生名字命名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
图书馆坐落于育才中学大门旁,面积为28平方米,藏书2000余册。涵盖历史、地理、哲学、文学、艺术等各类图书。
装修陈设以原木色为主,视野所及之处皆是清新朴实、温馨自然。各色绿植花草点缀其中,微风轻轻吹过暗香浮动,仿佛置身一个世外桃源,俯拾皆是风景,怎一个读书的好去处。
巴国城24小时自助图书馆
古色古香的城市书房
摄影:周芮
图书馆坐落于九龙镇巴国公馆小区旁,占地面积74平方米,藏书量4200余册。
如果说,古典与现代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那么巴国城24小时自助图书馆,便包容并蓄、兼而有之。图书馆内外皆以“巴国古韵”为主题,与周边建筑辉映成趣,室内自助化借阅设备与科技生活无缝连接。或冥思遐想,或书海徜徉,正可谓“入门小坐堪娱目,开卷深研足益神”。
跳磴河24小时自助图书馆
生态公园里的休闲阅读新地标
摄影:陈林
图书馆位于九龙坡区华玉路城市交响小区旁,占地面积100余平方米,藏书量9000册,是九龙坡区目前面积最大、藏书最多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覆盖了跳磴河44平方公里流域的居民。
这里两面落地玻璃为墙,岸边芦花随风飘荡,跳磴河边的图书馆,伴潺潺河水,静中生慧。
民安华福24小时自助图书馆
重庆市首个室内24小时自助图书馆
摄影:李星
全市首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坐落在民安华福居委会一楼,总投资60万元,占地面积73平方米,藏书量近4000册。
在重庆市首个室内 “幸福书屋”里,一排排长长的书架,一张张舒适的座椅透窗而入的日辉,照亮了阅读的世界。
保利花半里24小时自助图书馆
闹市区中的清幽之地
摄影;邬姜
图书馆位于保利花半里蔷薇园小区旁,建筑面积74平方米,分为三个区域:少儿阅读区、成人阅读区和自习区域,共有4000册藏书。
“跬步不足远,卷气已沾身”,保利花半里24小时自助图书馆,在城市喧嚣中,为人们留一隅片刻静谧,让劳碌的身心得以休憩。
盘龙新城24小时自助图书馆
最具设计感的智能图书馆
摄影:曾建渝
全区“最年轻”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位于九龙坡区云龙大道11号附33号,占地90平方米,目前拥有藏书2000余册,涵盖哲学、文学、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门类。
这里引入了人脸识别技术和读者行为分析等智能系统,从出入到借阅,处处彰显出科技感和现代感,给众多读者带来智能阅读的极致体验。
图书推荐
从书香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之后,我们迎来了第25个世界读书日。在读书日浓郁的阅读氛围中,“百本好书送你读”活动第二期的10本好书新鲜出炉。
本期推荐的三本好书,有再现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展现中国经济韧性历史的《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有揭秘人类历史的《什么在左右历史进程》,读书就像修行,让你能时时仰望星空,汲取前行的力量,尽情悦享书香吧!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作者: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无疑是习近平总书记人生经历中十分重要的起点。这是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一本采访实录,其中既有同习近平总书记一起插队的北京知青,也有同他朝夕相处的当地村民,还有当年同他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这些受访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荐书人说
张继军(团市委党组书记、书记):
广大青年如何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为我们给出了答案。
这本书再现了青年习近平扎根黄土高原,在山沟沟里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连、鱼水交融的历史画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阅读此书,我们可以在回望历史中,感受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至真至朴的为民情怀和无私无畏的历史担当,而总书记在梁家河的这一段知青经历,更是为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鲜活教材,是当代青年励志成才的最好典范。
展现中国经济韧性的历史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
作者:吴晓波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书从民间的角度,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与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三种力量的曲折发展……书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作者吴晓波是著名财经作家,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常年从事公司研究。
荐书人说
张波(《重庆行政》副编审):
历史总是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当今,我们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时间节点,读《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重回那个熠熠生辉的年代,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感和力量感。
这是一部展现中国经济韧性的商业历史,可以让我们感知到中国改革开放一路走来,“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这是一部生动记录中国改革开放浪潮中企业和企业家的当代“货殖列传”,向我们传递着中国人相信自己、拥抱世界的勇气、决心和智慧。
什么在左右历史进程
《我们如何走到今天:重塑世界的6项创新》
作者:[美]史蒂文·约翰逊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畅销书作家史蒂文·约翰逊考察了若干世纪以来的创新史,追溯了现代生活6项主要技术(制冷、钟表、镜片、水净化、录音和人造光)的发展历史,以全新视角审视伟大创意的力量与回响。作者以其标志性的风格,探究了表面看来毫无关联的领域之间所存在的意想不到的联系,揭示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历史变迁。
荐书人说
任竞(重庆图书馆馆长):
从农耕到工业再到信息时代,人类走过了漫长而传奇的路程。回望过去,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竟然左右着历史的进程。本书摆脱编年的窠臼、颠覆一般科普的横向讲解,于细微之处着手,以纵向思维阐释一件件日常物品问世引发的蜂鸟效应——在意想不到的领域造就新的全景,影响整个世界的发展、带动人类文明的变迁。
这是一部科技创新史、物质文明史,更是一部人类进步史。作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我们通常认为理所当然的世界,打开了一个动态、立体、广阔的新视野,让我们了解那些推动社会发展的创新因子,进而更加珍视和期待创新。
扫描二维码,读者可免费在线阅读和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