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区文明实践所 /
当前位置:首页 > 九龙新闻 > 图文新闻 > 正文

从传统园区到绿色标杆 解锁九龙新城园区绿色转型密码

发布日期:2025-04-04 00:52

▲愉秒充西彭工业园区全液冷超充站。

西南铝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查看产品。

▲改造后的西南铝轧制油回收设备。

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大力推进“双碳”目标的时代浪潮中,工业园区的绿色转型成为关键一环。在这样的背景下,西部(重庆)科学城九龙新城园区在交通运输、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传统工业园区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3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的通知》公布第二批27个国家碳达峰试点,凭借着一系列创新举措,西部(重庆)科学城九龙新城园区作为重庆市唯一一家产业园区入选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

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通过多领域协调创新,九龙新城园区正朝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道路前进。西部(重庆)科学城九龙新城园区由重庆高新技术开发区九龙园区与重庆西彭工业园区合并而成,深度融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2024年,园区内199家规上工业企业发展态势良好,铝基新材料与智能网联商用车产业链完备,规上工业总产值达960亿元,同比增长3.6%;工业总投资80.4亿元,同比增长28.8%。然而,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园区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绿色转型的双重挑战。

在此背景下,九龙新城园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以减污降碳协同创新为核心,全力推进零碳园区建设,荣获国家级绿色园区称号,入选重庆市首批近零碳试点园区、国家第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园区,九龙新城园区管委会也成为重庆市第一批近零碳试点公共机构。其绿色低碳成果斐然,近三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4%,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6%,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下降41%,相关经验更是入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国城市应对气候变化优秀案例及重庆市绿色低碳案例,成为重庆市工业绿色转型的标杆。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园区自身显著优势显然是密不可分的。多试点优势为园区绿色发展筑牢根基。作为重庆市唯一入选首批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和第一批重庆市近零碳园区“双试点”的产业园区,九龙新城园区借助试点契机,大力推动能源与产业结构转型,为低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全国示范性铝产业优势为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园区形成了全国典型的闭环式铝产业链,涵盖电解铝、型材、精深加工到再生回收各个环节。拥有中铝高端制造、西南铝等行业龙头企业,以及世界领先的冷热连轧生产线,依托“四大国宝”级装备,实现了航空航天材料的自主可控。这种完备的产业链和强大的产业实力,为园区在铝产业减污降碳方面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坚实保障。

国际交通枢纽优势为绿色发展注入新动力。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核心区,园区全力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建成科学城唯一出海口黄磏港及保税仓库,依托黄磏港枢纽构建“四向”国际物流网,并推进“三国三园”(中泰老)合作,深化与东南亚的贸易往来。这不仅促进了区域经济交流,更为园区引入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们通过推动交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促进交通、产业、能源协同降碳,探索出一条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特色道路。”九龙新城园区相关负责人说。

绿色物流体系为发展注入活力

近日,渝鸿创能的49吨氢能源牵引车亮相黄磏港一期项目。记者看到,在港口的室外堆场,渝鸿创能49吨氢能源牵引车正有序排队装载铝锭中,此次运输任务主要在港口内转线路,由黄磏港泊位至仓库200米。据介绍,该批铝锭是通过公路交通运送到港,为重庆枢纽港产业园九龙新城片区铝产业企业提供的原料。以往,由于物流环节的不畅,企业在原材料运输和产品配送过程中,往往面临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但现在,借助黄磏港的分拨中心,铝产业企业可以更加便捷地调配资源。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需求,快速地从港口获取所需的铝原材料,同时,将生产出来的铝制品及时进行运输,减少了库存积压,提高了资金周转率。后续也将随着黄磏片区打造成西部铝产业链大宗商品重要集散地,更好地发挥氢能源重卡牵引车高效、节能、环保的优势,打造区域物流新格局,发挥产业带动效应,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据介绍,园区推动出台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利用产业优势加快新能源车生产,已在全国累计投放超500辆氢能源车,累计行驶里程突破420万公里。

而黄磏港的投入运营,为区域“水铁公”多式联运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当前黄磏港已打通“云南水富港-黄磏港”“湖北-黄磏港”“成渝氢走廊-黄磏港-华东”等多式联运物流通道。正联合重庆物流集团优质港航资源共同打造内外贸集装箱水水中转物流产品,与果园港、万州港等港口形成组合港一体化运作,促进“公转水”运输体系发展。此外,港口布局分布式“光伏+”能源、电能装卸设备等低碳设施,推动大宗货物向铁路、水运转移,形成铁公水多式联运体系,打造低碳绿色港区。

记者了解到,园区以市场化方式积极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交通运输领域的降碳增效作为园区的工作重点,除了建成3000吨级兼5000吨级黄磏港外,还统筹部署交通新基建,建设换电站、充电站、综合能源站多能互补的基建网络。在园区主要出入口建成重卡充换电站,主要干支路布局47座全液冷超充站及2个含V2G和光储充的超充站,主要物流集中区布局6座综合能源站,带动交通领域年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

“三链协同”推动产业降碳增效

产业结构调整是园区绿色转型的关键。园区围绕铝产业链,通过“三链协同”推动产业减污降碳。在产业链降碳上,推动铝产业链向汽车、航天、航空等高端领域转型。区内西南铝作为行业龙头,为众多国家航天重点工程及C919提供关键材料,凭借高端合金产品助力交通运输工具轻量化,带动交通领域减排。

同时,针对工艺链降碳,西南铝也采取了一系列节能技改。西南铝冷轧厂的两台1850mm轧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产物,由于当时条件有限,机器没有配备全油回收系统,仅用老式丝网过滤式排烟净化装置进行简单处理。由于净化效率低,大量的气态轧制油及颗径微小的液态轧制油雾被直接排入大气环境。这不但污染了大气环境,也造成轧制油的极大浪费。对此,2023年西南铝与北京铝能清新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冷轧机油雾回收及轧制油再生联用系统建设合同,投入1073.34万元解决设备身上存在的“老大难”问题。经过建设,目前,整个系统已让96%的轧制油实现综合循环利用。整个系统投入低、占地少、能耗低,相比之前在其他生产线采用过的进口轧机油雾回收再生系统,这套国产系统采购资金要少近2000万元,设备占地面积和电力消耗均减少一半,而其净化效率和循环利用率更高。

据统计,这套系统安装完毕后,仅2023年上半年,就减少轧制油排放110吨,为企业降低成本104万元,综合净化效率达96%。从环境效益来看,2024年,回收轧制油228.28吨,预计每年将减少向大气环境排放轧制油约220吨,同时每年分别减少颗粒物和非甲烷总烃排放量19.4吨和21吨;从社会效益来看,项目投运后,油雾抽排能力得到提高,冷轧机车间工作环境得到改善。经过测算,只需6年就可以收回项目改造的投资成本。

通过节能降碳技改,重庆天泰铝业也在其中尝到了甜头。重庆天泰铝业是以重熔用电解铝生产为主,共配置电解槽126台。电解槽是电解铝液的重要设备,从2020年开始,天泰铝业就对包括126台电解槽进行分批大修。在改造过程中,对前期的运行参数、状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技术交流对大修方案进行优化改进,还应用了全石墨化阴极材料,让电耗指标再上一个台阶。据统计,与大修前相比,电耗指标平均降低了200kWh/吨铝,达到了预定的节能效果。该公司还投资5000万元,采用国内先进的半干法脱硫技术,对300KA电解系列电解烟气净化系统实施了脱硫技术改造。

此外,园区相关企业针对电解铝和铝加工环节实施一系列节能技改,铝加工环节通过优化熔铸、压延、锻造等工艺,年减碳8500吨、减排氮氧化物3.37吨。循环链降碳聚焦再生铝使用和铝行业特征废物资源化,已建成10万吨再生铝产能,17万吨再生铝项目也已开工,达产后生产单位铝产品可减少3.4万吨标煤消耗。

清洁化与高效化双线并进

在积极探索产业低碳化的同时,九龙新城园区西区也在通过引进新能源等产业,通过能源转型,推动能源结构调整。2023年11月2日,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新工厂在九龙坡区陶家镇正式投入使用。该工厂的快速建设与九龙坡区“西部氢谷”布局有着密切关系。通过项目招引引进世界最大汽车零部件企业德国博世,也正是九龙坡区以精准招商促进“西部氢谷”氢能产业集聚的重要一环。我区通过携手博世集团大力推动氢能技术产业化,助力各地构建低碳交通的未来。

据了解,全区紧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趋势,加强氢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借“成渝氢走廊”启动契机,在片区内集中规划约3平方公里氢产业核心区,规划建设集孵化和培育功能为主的“氢能科技园”、以产业化开发为主的“氢产业园”,力争3至5年时间建成“西部氢谷”。

2023年,我区携手华为,加快零碳园区打造,并以基础条件较好的“西部氢谷”为重点,加快建设零碳园区起步区。

此外,九龙新城园区一方面联合周边园区共建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项目,实现“以气代煤”。该项目每年向园区供电13.5亿千瓦时,区域层面减排二氧化碳40万吨,还使电解铝单位成本下降576元/吨,既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又降低了企业成本。另一方面,针对低光照地区可再生能源开发难题,园区成立重庆宏泰新能源有限公司,统筹推进光伏建设。目前已建成55.06MW光储一体化项目,预计2027年全面建成300MW光伏,届时非电解铝领域光电消费占比将达10%,大幅提高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

九龙新城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园区将以入选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为契机,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的通知》要求,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完善工作机制,高标准、高质量编制《西部(重庆)科学城九龙新城园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开展系统研究,统筹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重庆市近零碳园区、重庆市近零碳公共机构等多项试点,把碳达峰、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等试点建设作为加紧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抓手,谋划好生态工业园、气候投融资等试点工作,围绕能源降碳、产业降碳、交通降碳等方面,统筹谋划重点任务、研究推出改革举措、扎实推进重大项目,打造绿色转型的九龙园区样板。

记者:廖婉廷

图源: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