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区文明实践所 /
当前位置:首页 > 九龙新闻 > 图文新闻 > 正文

《重庆第1眼》携手阔步新征程 | 冲刺“4万亿”台阶!重庆工业 望远山而行

发布日期:2024-10-06 21:02

第1眼-重庆广电


国庆长假第五天,《重庆第1眼》继续推出特别策划《携手阔步新征程》


75年前,中国——能制造什么?品类屈指可数。如今,C919国产大飞机已经量产,汽车产量连续15年“世界第一”,“嫦娥奔月”、“神州飞天”、中国复眼仰望深空……75年来,从“造得出”到“造得好”,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作为中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重庆的工业,随城市一路“凯歌以行”。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再度画下“重点符”,到2027年,重庆工业总产值要迈上“4万亿”台阶,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达到28%。新的征程,工业还须继续“挑大梁”。“百尺竿头”如何“更进一步”?今日,一起聚焦。


有基础!城市底蕴“厚积薄发”


在热闹喧嚣的国庆假期,走进重庆工业博物馆,仿佛穿越了时间隧道。一股浓厚的岁月感,带着百年工业史的厚重感,铺面而来。



沿着乌江、深入涪陵的大山,藏于地下深处的“816工程”,承载了半个世纪的工业记忆和荣光。对于这座老工业基地来说,留有工业遗存的地方,最能“馆藏一座城”。重庆是“硬工业”富集的地区,工业“家底儿”殷实。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原有的硬核生产能力之上,还将生发出核心技术的“软实力”,软硬兼修的 新“重庆造”,在新的征程上冲锋陷阵、打响品牌。



2024川渝新能源摩托城市障碍赛,是全国第一个专为新能源摩托开辟的新赛道。一声发令号角,一辆辆新能源摩托车,呼呼冲出起跑线,去征服重庆曲折起伏的地形。全程由“车联网”加持,陡峭的台阶、连续的弯道,成了工业产品的试验场。


时间回拨。30辆长安启源,穿越呼伦贝尔冰原,刷新了新能源汽车在低温环境下的续航极限。7辆“阿维塔11”远征珠峰,步步都是考验:考电池抗造、考动力过关、考续航稳定······凡此种种,不断让“山城制造”进入视野、深入人心,接受更多目光的审视,激活工业一池春水。



积攒厚实的家底,这是一门“硬功夫”,而如何用好“家底”?同样“考功夫”。以汽车为例,重庆是传统的汽车工业基地,但要保持“领跑”,就不能原地踏步,而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重庆,从燃油车时代的“汽车第一城”,重回切换赛道后的“第一方队”,用了7年时间。今年上半年,重庆生产汽车 121.4万辆,在全国所有城市中,造车量“第一”,时隔7年重回“第一城”位置;其中,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增长了1.5倍,在全国排名前十的“造车省市”中,增速第一。这些增量的背后,是工业的焕新升级。


有风口!产业升级“重庆智造”


在重庆山环水绕的通勤路上,汽车是重要的代步工具。重庆汽车保有量“全国第三”,发展汽车产业,有市场、有场景,也有基础。汽车,产业链长、覆盖面广、上下游关联众多,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也是产业升级的重点。



走进赛力斯智能工厂,放眼望去,全是挥舞的机械手臂。在这里,冲压一套汽车部件,仅需5秒。总装线上,2分钟即可下线一辆新车。轻松高效、省时省力——这是人们关于“未来工厂”的全部畅想。


汽车工业素来分支多、产业链长。一个品牌,可带动若干产业链条。一家“链主”企业,可赋能若干配套产业。以链主“赛力斯”智慧工厂为例,围绕分布的40余家零部件企业、15家“专精特新”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对所在区“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八成。



汽车,只是其中一记“重拳”,“工业之城”正频频重拳出击,带来全面的产业升级。“产业大脑”引领产业升级,“未来工厂”实现大脑的“所思所想”。重庆在工业领域大力布局“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也已为数不少。到2027年,重庆将建成20个“产业大脑”。至少有20大类的“重庆制造”,将散发更加智慧的光芒。



中国是“制造大国”,重庆是“制造重镇”,但制造业也顶着“大而不强”的帽子。唯有摘掉这顶帽子,才能走得更远。1-8月,全市的固定资产投资中,产业升级撬动新的风口:设备工器具的投资,同比增长了4.8%,其中工业设备的投资,增长了8.5%。而“鸟枪换炮”的行动,涉及到整个工业领域的方方面面,前8个月,工业投资增长了14.1%。源源不断的动力,拉动工业经济的“马车”,今年1-8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位列全国省区市第7位、西部第4位。


有后劲!工业经济“高歌猛进”


位于大足区的盛泰光电,最新研发的超薄摄像头,厚度仅2.01毫米,做到了全球最薄。企业今年 一口气向市场推出 10多个系列、上百款高端产品,并与全球七大手机厂商,建立了合作。



改革风劲,创新潮涌。重庆的新型攻关机制,围绕工业发展而生,由此培育的新质生产力,正在变现为工业增加值,推动工业经济“快步向前”。在科技引领、数智赋能的同时,重庆的工业经济还有一个关键招——“亩均论英雄”。


走进位于巴南区的重庆数智产业园,一片占地60亩的厂房,将成为造纸龙头“恒安集团”在西南地区的扩产基地。而在此之前,这里不过是一个闲置的堆码场。为提高工业用地的效益,园区远赴“恒安”总部,量身定制方案,拿下了这个投资20亿元的扩产项目。



城市对工业的重视程度,可以从投资中一窥究竟。重庆坐拥黄金水道、连接“一带一路”,打通了陆海贸易的新通道,“凭实力”接下大量产业转移项目,在8.2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拼命“播种工厂”。上半年,重庆工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15.2%和3.0%,二者合力,拉动全市投资增长5.2个百分点。重庆工业“百炼成钢”,重庆的工业经济也在“高歌猛进”。



重庆工业经济冲刺“4万亿”,底气来自底蕴,动力源于“布局”。如何发挥“比较优势”,加速奔跑?重庆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詹懿看来,一是要优化存量,推动3大万亿级和五千亿级产业集群扩量提质,6大特色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引领和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着力引进专家团队、科研院所和领军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尽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二是激活潜在量。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加强四大科创高地等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前瞻性颠覆性技术攻关,提升全市产业发展后劲,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企业、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形成“参天大树”与“灌木丛林”共生共荣的“雨林生态”。



工业兴 百业盛 群贤至


发展需要动力,城市提速要“起跑”、经济提质要“起跳”,工业都是重要引擎。强大且先进的工业,能让一座城市产业萌发、百花齐放。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无数的“城市机会”,但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向未来。就像我们对“未来工厂”的畅想: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更多的附加值,让新的技术服务于生产,用新的效率服务于生活。在百业兴盛中,人的蓬勃向上,得以与城市——“脉搏同频”。这也是工业发展最值得期待的“下半场”。全球正在重构产业链,重新进行世界分工,在未来市场占比中,“Made in China”还须从追求“含中量”,转为追求更高的“含金量”。“重庆制造”,也是如此。



(第1眼-重庆广电 吴霜 吴静 李艺 丁琳 翁弋然 报道)

来源:第1眼-重庆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