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区文明实践所 /
当前位置:首页 > 九龙新闻 > 图文新闻 > 正文

“大综合一体化”治理体系建设行动 |“网格+红色物业” 老旧小区更温馨

发布日期:2024-09-30 19:35


“温馨小区”如何建?今年以来,中梁山街道康苑社区充分发挥“网格+红色物业”治理效能,以“拆违、增绿、提服”为3条主线,有效破解华龙苑小区失养失修失管、设施短板明显等难题,让老旧安置小区旧貌换新颜、美丽宜居更温馨。

华龙苑小区。

据了解,康苑社区探索建立的“网格+红色物业”融合治理新模式——由社区代管华龙苑小区物业,融合网格治理,将21幢59个单元1425户3158人常住居民划分为3个网格,由社区党员干部任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兼任物业管家,组建包括电工、下排清掏员、绿化养护员日常维护专业力量,同时广泛吸纳志愿者、老党员、居民代表等热心人士加入网格治理。

以钉钉子精神 实现100%拆违


“大道至简、以少为美、重在精致”。要让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康苑社区攻克拆违难关,拆除华龙苑小区7-21幢顶楼121处违建,面积约6400平方米,实现了“零补偿、零纠纷、零事故”,为小区7-21幢海绵城市综合改造工程画上了句号,也为小区1-6幢正在开展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打下了基础。

华龙苑小区“海绵城市”二期改造工程启动以来,其中困扰居民多年的屋顶、外墙漏水问题是改造重点之一。要彻底解决该问题,全覆盖做防水,提升居住舒适度,当务之急就是开展该小区楼顶、二楼平台等区域的违建拆除工作。

回顾拆违历程,除顶楼违建外,康苑社区还组织拆除一楼、二楼违建约5000平方米,这一切成绩离不开“红色物业”的稳扎稳打,锲而不舍。康苑社区联合中梁山街道城管大队拆违专班成员成立拆违工作专班,根据网格划分小组,采取“白+黑”模式,深入开展摸排、宣传工作,历时2个月,摸清了一楼、二楼及顶楼违建的基本信息。

华龙苑小区9栋3单元楼顶拆违后。

有人在违建房里住了10多年,有人装修违建房花费数万元,还有人将违建房出租给多名租客……一系列情况让拆违难上加难,为啃下这块硬骨头,专班组发挥“人脉”技能,即谁和违建户熟,谁就去做工作,讲感情、谈政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攻克拆违难关,提高了居民的满意度。

绿化全面改造升级 实现常态化管护

华龙苑小区海绵城市综合改造项目完工初期,小区整体环境大大提升,特别是新增的绿化景观,可谓锦上添花,但由于缺乏管护,好景不长,植被枯萎,种菜、缺绿、杂草丛生等老问题又暴发了。

为根治老问题,康苑社区采取“2增1巡”的方式,“2增”即增加绿化覆盖率和增设管护人员,因地制宜挑选十余种植被合理设计绿化布置,促进绿化全面改造升级;安排专业管护人员,负责清理杂草、浇水、补植等日常管护工作;严格落实专职网格员日常巡查,若发现绿化问题,精准反馈给管护人员,及时处理,从而建立起绿化常态化管护机制。

华龙苑小区9栋3单元楼顶拆违后。

下足绣花功夫 提升服务质效

康苑社区坚持“网格+红色物业”融合治理,管好小区大事小事,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

华龙苑小区老年群体占比较大,智能手机使用率较低,这是推动网格治理工作的痛点和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康苑社区紧盯年老体弱、无智能手机群众,坚持每日线下走访收集诉求。

在网格员入户过程中,收集到由于小区没有电梯,老年人需要在上下楼休息一下,歇歇脚、喘喘气。收集到该意见后,网格员及时进行上报,随即社区向中梁山街道上报了实施方案,请求协助处理。中梁山街道及时研判,指导社区在华龙苑小区楼道口为居民增设“爱心座椅”46套,得到居民一致好评。

从增设“爱心座椅”到增划非机动车停车位,从更换楼道路灯到疏通下排,从清理楼道杂物到修补脱落外墙……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一份份切实有效的“工作清单”,最后转化为老百姓的“幸福清单”,这些小举措,解决的却是居民的大问题。

如今,走进华龙苑小区,处处是焕然一新的景象,绿树荫荫、鲜花簇簇、路面整洁,还有休闲广场等,呈现出绚丽多彩的美好生活画卷。接下来,康苑社区将不断完善“网格+红色物业”融合治理模式,为民穿好“针”,引好服务“线”,继续织美安置小区温馨图景。

记者 冉冉 通讯员 彭材露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