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区文明实践所 /
当前位置:首页 > 九龙新闻 > 图文新闻 > 正文

洞见九龙 | 防空洞中的军哥书屋 书香之中觅清凉 陪伴南来北往的客

发布日期:2023-08-03 22:31

九龙融媒讯(记者 邬姜 周邦静 摄影报道)重庆的夏天热浪翻涌,户外骄阳似火,当日气温38℃。位于九龙坡黄桷坪三角道社区的成铁制造厂人防工程内凉风习习,书香扑面。

盖章、喝茶、下棋、看书……这里是防空洞,也是书屋,更像是一处文化交流中心,几万册与重庆有关的藏书,游客们来自天南海北。

一名中年男子笑脸盈盈坐门口的椅子上和游客下着围棋,大家叫他“军哥”。这里便是“军哥书屋”(防空洞店),男子便是书屋负责人苟军。

暑期到访人数多了三倍

看书,是避暑消夏的良方,书店也自然成了静享闲情的胜地。

苟军每天都来店里, 泡一杯热茶,开启一天悠闲而忙碌的书店生活。

泡老荫茶、开可乐、拿明信片……他忙里忙外招呼客人,“暑假以来,来书店的人多了三倍,平均每天累计有六七百人。”

店门口不时有老街坊来纳凉,下下棋,看看书,抿一口茶,扯谈几句,走了,又来了。

位于防空洞内的军哥书屋建于2021年7月,洞内长45米,收藏了大量与重庆有关的文史类书籍,与其他书店相比,书屋最大的特色是收藏的这些重庆地方志、地图等文史类书籍和资料。

电力五村,铁路新村,华新六村……往里走,书屋门口保留了老店的老街门牌墙,各种散落在书屋的老物件,给人一种时空穿梭,盈满老重庆的时代记忆。

从黄桷坪铁路四村三角道的铁轨旁书屋1.0版到防空洞书屋2.0版,对苟军来说是一种人生理想,从20多岁起,他便开始收集关于重庆本土的文史类书籍,军哥书店不仅连接了他在黄桷坪的成长记忆,还结合了他喜藏书爱交友的兴趣,以更加立体的方式为每一位到访者解锁山城重庆提供空间载体。

在这里“深度阅读”重庆

防空洞冬暖夏凉,犹如天然空调,墙上的温度计显示26℃。

改造后的防空洞装上了新风系统,不仅净化空气,还有除湿效果,让这里既适合看书,又能藏书。沿着蜿蜒的防空洞往里走,洞壁两旁的书架上摆放着关于重庆文史的书籍,所有书架按照重庆的区县划分。

读书遣长夏,乐而忘暑热

书架中间的长桌上坐着休闲的市民,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喝茶,更多的人在看书。有位老先生端坐在长板凳上,翻着一本《重庆复旦中学校史》,一杯老荫茶在手,一坐就是一上午,“在这里远离闹市,只有宁静,看书安逸得很。”

一些外地的旅客慕名而来打卡书屋,逛一逛,拍拍照,再歇歇脚,找上一本感兴趣的书,坐下慢慢读起来,走进书的世界。

“夏季到防空洞里看书,算是这次重庆之行最大的收获之一,凉爽的环境和历史感的氛围,使得这里阅读气氛更加与众不同。”从兰州来的游客孙先生伫立在“重庆市志”的书架边,他打算在这里“深度阅读”重庆,先挑选了一叠《九龙坡文史》坐到椅子上。

南来北往皆为友

“这个书店仍然以重庆方志史书为主题,希望成为打造成重庆地方文献最大的私人藏书馆。”苟军说,在书屋里针对“防空洞书店”的概念设计了很多巧思,比如在书屋里真的有一个小防空洞,游客可以穿行体验。

为了增加到店仪式感,苟军还整理了来书屋值得记录的10件事。他说,我会邀请爱好文史的朋友来跟大家交流重庆的历史,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书屋变成传播重庆文化的场所。

除了书屋定期开展的重庆文史讲座,还增加了“口述史在社区”、现场讲评书,亲子研学等活动。今年还举行城市漫步的线下活动,文史达人易帅为领队,带着读者从七星岗出发,绕着上半城徒步,借助老照片、老地图,“寻找”这座城市的红色记忆。

闲暇时,苟军喜欢坐在门口的长椅上,和街坊和游客聊天、下棋或是看着人来人往,感受着书屋里各种看得见或看不见的细节。

在游客看来,防空洞藏着重庆的故事,在他看来,防空洞也藏着南来北往的旅客的故事。

素未谋面的上海旅客周先生冒着酷暑慕名前来,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久闻大名,你也喜欢骑单车啊!”;深夜10点过书屋已打烊,来自山东淄博的一家四口到访,书屋特地延长了营业时间为提供他们“包场”服务,为他们的重庆之行划上圆满的句号;

从西安骑摩托车来重庆的小伙子看见书屋留言本上自己多年前的感言,百感交集;

书屋来了位湖南的老先生不仅看书喝茶,还为苟军现场作画,一看签名,才知道是工艺美术师宁敏帆先生;泸州的读者专门开车来捐了十几本书,还有一位90多岁的老先生特地来捐书……

除了守店,苟军还要邮寄书给外地买家,有一次寄了二三十本,这是近期寄书最多的一次,“虽然电子书普及,但还是有大批人在看纸质书,是好事。”

看书,品书,捐书,评书,讲座……书店本来就是人们的精神驿站。

在苟军眼里,每一位客人都是来自己家做客的朋友。正是大家的到来,让他更笃定了自己开实体书屋意义,就是那种“看似不起眼的日复一日,会在某一天,突然看见坚持的意义。”

他觉得,书屋是一个传播重庆的小窗口,希望南来北往的客人能深入地了解重庆,爱上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