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区文明实践所 /
当前位置:首页 > 九龙新闻 > 图文新闻 > 正文

用农业“芯片”赋能乡村振兴 中科院院士为九龙坡“把脉支招”

发布日期:2023-05-30 21:17

5月25日至2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维才一行来到重庆九龙坡,开讲座、下农田、进基地把脉支招,用农业“芯片”赋能乡村振兴。

杨维才院士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长势。 记者 邬姜 摄

开讲座

关注乡村振兴与粮食安全

5月25日下午,杨维才院士和先正达集团中国国创中心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谢旗为九龙坡区乡村振兴相关部门镇街和辖区种子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专题报告。报告聚焦种业创新与乡村振兴,全面分析世界粮食安全格局,剖析乡村振兴成功案例,分享种业科技前沿探索。

报告会中,谢旗重点分享了团队在高效可持续利用草畜繁一体化农牧业研究成果,该项目有效提升了高粱育种和利用效率,育有多个国家审定和国家登记品种。

杨维才院士以详实的案例、数据对比,着重讲解了人口增长与粮食安全的关系、我国种业基本情况、国内外种业科技比较、育种技术革新、智慧农业、各国乡村振兴经典案例等。他提出,乡村振兴可选择采用四种路径、六大模式。

四种路径为:以农业为基础,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注重乡村乡土性,保留原始风貌,复兴乡土文化,坚持村要像村;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激活乡村力量,培养新乡贤;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树立乡村经营理念。

六大模式有:以“袁家村”为代表的“村集体组织带动模式”;以“乌村”为代表的“一价全包精品民宿度假模式”;以“泰山村”为代表的“村集体与社会资本共同撬动模式”;以“莫干山”为代表的农旅融合“民宿发展模式”;以“鲁家村”为代表的“田园综合体模式”;以“竹泉村”为代表的“外部资金撬动模式”。

走乡村

帮助老乡解码农业“芯片”

都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杨维才所在的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就是专门研究农业“芯片”的。

5月26日上午,杨维才在九龙坡乡村调研,三句话不离老本行,还帮老乡寻找适合当地种植的农业“芯片”。

当天上午,杨维才院士一行首先前往西彭镇新民村,农田里秧苗长势喜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杨维才走到农田边了解庄稼的收成,同老乡们亲切交流。得知这是当地的宜机化整治项目,小散耕地经整治后,变成成片的平整耕地,他频频点头称赞。

作为农业“芯片”的领头人,杨维才十分关心种子的问题,得知当地普通高粱种子育出来的农产品销路有限,他说,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他推荐茅台酒的原料在云贵川地区土生土长的红缨子糯高粱,能酿出正宗的茅台酒香味,建议当地多尝试种植新品种,提高农产品品质,并答应老乡帮忙寻找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种子。

在新民村喜乡遇合作社米粮油加工车间,一颗颗大米在这里出壳、装袋、打包,原料均来自合作社自产农产品。得知该合作社以稻米为特色产业,杨维才询问稻谷的品种以及产量、抗稻瘟病、抗倒伏等农艺性状后,推荐了外观品质优、食味佳的中科发系列水稻新品种。

在了解合作社入股方式、品种质量、销售价格、村民收入以及农产品如何销售等细节后,杨维才对当地培育发展稻米特色产业、带动老乡们增收致富的做法表示肯定,他介绍了国外农村合作社运营模式,并支招,从选种子入手,做特色的稻米产业,比如手抓饭用的米饭。另外,他建议沿线农文旅融合发展,激活乡村“美丽经济”。

在西彭镇千秋村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基地,杨维才再一次询问了大豆、玉米的种子情况,深入田间地头查看两种农作物的长势情况,不时掏出手机拍照记录下不同地块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并与九龙坡农技专家以及在场的技术人员进行了技术交流,并与当地技术人员约定定期传回实验种子的数据。

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在新民村、千秋村搞高标准农田项目,夯实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粮食生产能力。杨维才称赞道,这就是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这对九龙坡区农业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后,杨维才院士调研铜罐驿大英雄湾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参观了班木工坊、农耕文化馆、鲁玖卢生活馆等老宅“活化”新场景,并详细询问了村里利用闲置民房改造“村民+集体+村投公司”模式以及招商方式,对当地引入社会资本和非遗文化项目传承,延续红色文化教育丰富乡村振兴文化内涵的做法,他表示乡村旅游前景很好,鼓励要形成独具特色的文旅IP。

记者 高晓燕 邬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