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区文明实践所 /
当前位置:首页 > 九龙新闻 > 图文新闻 > 正文

重庆九龙坡:中梁山街道15分钟文化圈 “诗和远方”就在身边

发布日期:2019-11-25 18:34

在九龙坡区中梁山街道辖区生活的居民,想要读书、看展览、跳广场舞、进行体育锻炼……只要徒步15分钟,就能在最近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里得到相应服务。

充满工业风的玉清寺人行地下通道  陈林摄

日前,记者在中梁山街道实地体验了“15分钟文化圈”,意外获得对这个区域的全新认识——加强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不仅是一种政府主导的行政行为,更是生活于此居民的精神凝聚,从享受文化服务的受益人转变为文化的传播者。

文化长廊24小时书屋受欢迎在跳磴河春汇苑亲水平台旁,一组组锈红色景观雕塑,一张张黑白老照片,述说着跳磴河流域的百年工业发展。而这条长100米的工业文化长廊,也成为了附近居民日常休闲散步、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跳磴河工业文化长廊  陈林摄

“好看有趣,强健了身体,增长了知识。”半山一村社区居民张德民说,如果走累了,就去对面广场与老街坊聊聊天、听听书,看看惠民演出。

“跳磴河有了‘文艺范’!”居民赵文成认为,整治后的跳磴河沿线,除了工业文化长廊,还有艺术景观小品,驿站及24小时书屋,文化艺术气息更加浓厚。“特别是24小时书屋,环境安静,离家又近,只要刷身份证就可以进,我几乎每天都要到这里来看书。”

跳磴河24小时图书馆  周邦静摄

在中梁山街道文服中心副主任巫祥君看来,街道建设“15分钟文化圈”核心还是“吸引力”,“将文化服务放在了水清岸绿的跳磴河旁,放在了老百姓的身边。”

从文化的受益者到传播者“现在日子过得充实!隔三差五我就约上几个老姐妹,一起到社区唱歌、跳舞。”华龙家园社区居民张明英,退休后成为了文艺活动的活跃分子。

社区文化指导员文登群介绍,社区开展了书画、合唱、舞蹈、器乐、国学等23项培训活动,邀请高校志愿者为居民开展才艺培训。同时,还有电子阅览室、图书室、惠民放映厅、文体活动室、书画展室等,对居民免费开放。

“华龙家园只是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巫祥君说,无论是“争当河小青,保护跳磴河”,还是“快闪”环保宣传、老杨群工服务百姓,到处都有志愿者的身影。他们大多是从公共文化服务的受益者转变为文化的传播者,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实现着自我价值。

轮流承办活动形成良性竞争“我们还要引导居民提高自身的文化内涵,主动参与并思考策划自己想要的活动,成为社区文化活动的主人翁。”巫祥君介绍,今年1月开始,街道通过“文化活动村居承办制”,让每一个村、社区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建议,结合自身特色,以群策群力的方式,轮流策划、承办文化活动,并将活动效果纳入年度考评,形成村、社间的良性竞争,增强活动承办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市民在跳磴河岸观赏鲜花,拍照点赞。王茂松摄

文化氛围更浓了,居民也有了文化创作的激情。一首《跳磴河之歌》在中梁山传唱开来。作者张承远说,“跳磴河从‘臭水沟’变成‘生态河’,大家觉得是心声,就传唱起来。”

记者手记:

文化服务应提供老百姓所需

有文化的城市才有色彩,有文化的城市才有品位。“15分钟文化圈”的布局,拉近了市民与文化的距离,而其内容,则是吸引市民的“核心”。要吸引市民参与,提供的文化服务就必须是老百姓所需要的。书籍的内容如何适应快捷阅读的需要,文化站的娱乐方式如何与百姓的诉求融为一体,文化活动怎样让老百姓参与感更强,这都是需要精心变革,要让“15分钟文化圈”成为离居民们最近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