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至4月13日,中国曲协评书艺委会理论创新研讨、示范展演、授课培训系列活动在重庆市九龙坡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曲艺工作者齐聚一堂,共促评书评话艺术新发展。
“九龙坡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厚,特别是上次到走马开展研讨活动,得知该镇有200多个故事员,作为曲艺之乡的普及工作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中国曲协评书艺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演员杨鲁平对九龙坡区曲艺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希望利用这一系列活动,打破评书艺术的地域界限,加强南北评书艺术相互交流,共促评书评话艺术新发展。同时助力走马民间故事的发展,为培育一批优秀人才、创作一批优秀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前,对评书评话故事艺术感兴趣的年轻受众较少,其发展似乎也到了一个瓶颈期。对此,杨鲁平认为,曲艺艺术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就得在创作和表演上不断创新,打破以往程式化的表演框架,汲取其它艺术形式的优点,努力塑造更鲜活的人物,创作更贴近生活的故事,丰富创作和表演。作为年轻的曲艺爱好者应该沉下心来学习,扎扎实实打好基本功,持续巩固和丰富自己的能力,不断优化自己的艺术表演,让艺术表演更贴近生活。
在此次系列活动中,田连元、杨鲁平、黄震旦、关勇超、王池良等曲艺名家围绕专业素养、表演技巧、创作要点等内容,对30位来自重庆市曲艺家协会、九龙坡区戏剧曲艺家协会的曲艺工作者和走马民间故事传承人进行了评书评话故事表演艺术培训授课。
“这次培训让我们对如何传承和发扬走马民间故事有了新的思考。”走马民间故事传承人冯天礼表示,要讲好走马民间故事,首先要学会创作,了解观众的需求,不断丰富表演形式,推动走马民间故事创新发展。
“我们不仅要传承好以前的民间故事,还要讲好新时代的走马故事。”走马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钟守维说,下一步,他们将加强和上海嘉定区安亭镇等地交流,在走马镇开展故事创作沙龙,定期举办故事表演技艺培训,并推动民间故事与现代元素融合,讲好新时代的走马民间故事。
相关新闻
南腔北调的说唱艺术,来走马镇一次听过瘾!
演出活动现场 周邦静摄
4月11日晚,“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中国评书评话名家示范演出活动在九龙坡区走马古镇老戏楼举行,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扬州等全国各地名家齐聚一堂,为当地百姓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说唱逗趣的曲艺盛宴。
田连元表演评书《石秀卖肉》
梁彦表演评书《三国·虎牢关》
宋丹红表演评书《虎口斗智》
吴文现场表演
马伟表演扬州评话《武松打虎》
观众们乐得哈哈大笑
活动现场,一段由中国曲协评书艺委会委员梁彦表演的评书《三国·虎牢关》拉开了演出的序幕。他说,走马镇这百年老戏台正对面就是关武庙,与关公有关,所以,用《三国·虎牢关》来讲更显得贴切。天津市曲艺团评书演员宋丹红则盛赞了走马听众的涵养,为大家带来了评书《虎口斗志》曲艺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评书”代表性传承人田连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走马民间故事”代表性传承人吴文等也惊喜亮相,参演的曲艺家纷纷结合走马故事与重庆特色进行演说。这些南腔北调的说唱艺术、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让现场观众直呼过瘾。
举高高听评书
“今天听得很过瘾!”66岁的走马镇居民刘国春看完演出后喜滋滋地告诉记者,她和老伴刘远成都是土生土长的走马人,从小就喜欢看戏,平日闲暇时经常去茶馆、戏楼看戏,但听的大都是川渝这一带的戏曲。这次演出有四川评书,还有扬州评话、北京评书等,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全国各地的评书评话艺术,感觉非常巴适。
市民拍摄精彩评书
特色功夫茶 周邦静摄
曲艺文化在走马镇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活动氛围浓郁,呈现“故事家家户户讲,男人讲,女人讲,娃娃也能讲;山歌年年月月唱,台上唱,坡上唱,处处都在唱”的民间文艺盛况。2009年,走马镇被中国曲艺家艺术协会授予“中国曲艺之乡”称号。
此行的评书评话名家在走马示范演出后,还将用传帮带的形式在我区开班授课,提升评书评话故事表演的曲艺工作者们“说唱逗趣”的能力,让各种曲艺表演形式更亲近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