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区文明实践所 /
当前位置:首页 > 九龙新闻 > 图文新闻 > 正文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外增“颜值”内修“气质” 打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发布日期:2023-03-18 13:55

▲长江艺术灯塔、彩色步道与长江万里图相映成趣。(曹鸣鸥 摄)

如果说城市环境整洁优美、交通秩序井然有序是文明城区创建的“面子”,那么富有内涵、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就是文明城区创建的“里子”。近年来,我区坚持里外兼修,硬件软件一起抓,外增“颜值”,内修“气质”,重庆南部人文之城的气质和内涵不断显现。

01
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

2022年9月,新建成的区实验一小江州校区迎来了首批学生。“学校在设计上,体现了尊重儿童好奇心、激发儿童探索欲、尊重个性差异的教育理念。”区实验一小校长何军介绍,区实验一小江州校区外形似魔方,主体建筑错落有致,教学楼每层都会形成大的平台和空间,这样的非正式学习空间与正式学习空间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满足孩子们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等学习方式。

与此同时,石新路小学也面貌一新。

这些都是九龙坡区聚焦聚力教育“五五行动”,围绕区域群众入学需求,按照“新建一批、改建一批、推进一批”的思路,全力推进教育项目建设的成果,不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彩云湖森林小学实景图。(重庆外国语森林小学供图)

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将义务教育学校规划纳入全区“四轮驱动”战略,2022年4所新建学校投用,新增义务教育学位近3000个。2022年以来40余所暑期维修改造项目完工,增加专用功能教室39间,扩建运动场馆12000余平米。同时,着力优化师资配置。2021年以来,实施“1531”名师引领工程,评选认定2000余名名优教师,建成国家级、市级、区级名校长、名师工作室27个,带动1.3万名教师专业成长。干部、教师城乡双向交流200余人,推动优质资源向薄弱地区辐射延伸。

我区还深化集团办学,截至目前,组建育才中学、谢家湾小学等10大教育集团,5大教育共同体,8个结对帮带体,构建集团“教研训”一体化制度,探索集团办学模式下的教育评价改革,入选全市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项目,获市政府办公厅通报表彰。义务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校际差异进一步减小。

02
科学普及更加深入基层

等速万象节、双曲线槽、莫尔条纹、水能发电……在新建成的杨家坪中学创成科技馆内,一个个科普展示项目令学生们大开眼界。

记者了解到,该科技馆于2022年年3月启动建设,建筑面积15597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馆内拥有“科技文化空间”“科技体验空间”“科创产品展示空间”“VR智能生涯空间”“科技阅读空间”“主题科技展示空间”“创新劳动空间”“大成创客空间”九大空间,实现了感知与体验、探索与发展、实践与创新、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

▲杨家坪中学创成科技馆内,同学们正在体验科普展品。(廖婉廷 摄)

杨家坪中学创成科技馆的建成投用,是我区加强科普工作的缩影。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强科普设施和科普基地建设,除了已经免费开放的杨家坪中学创城科技馆,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也已完成装修。

同时,我区扎实开展科普活动。2022年,区科协承办“2022年重庆市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暨九龙科技节活动启动仪式”,同步开展各类活动36场,线上开展科普短视频展播、“科学开讲啦”科普视频宣传,受众人数达60余万人。

03
公共文化服务更加丰富便捷

近年来,我区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建立总分馆制体系,图书馆总馆、文化馆总馆各1个,镇街级文化分馆、图书分馆各13个,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共建图书分馆17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直属分馆)10个,村(社区)基层服务点154个,实现全区13个镇(街)、154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黄正街美术彩色艺术步道上休闲散步的市民(曹鸣鸥 摄)

同时,为满足辖区居民对健康体魄、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全面提高居民身体素质,我区紧紧围绕群众所需所盼,扎实开展公共体育设施改造提升,建成登山步道和健身步道达500余公里,市级体育文化公园3个,体育公园3个,社区健身点83个(市级64个、区级19个),体育场地设施累计达5129个,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3平方米,全面建成城市“15分钟健身圈”,乡镇、行政村实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100%。

04
文化产业更加健全繁荣

想感受重庆的夜生活,巴国城是个好去处。每当夜幕降临,巴国城逐渐灯火璀璨,购物、聚餐、休闲、娱乐,一切随心惬意,从巴人博物馆城墙大门开出的“巡游花车”将市井烟火味儿和巴国文化味儿调和得恰到好处。

在杨家坪一万象城片区,夜生活同样闹热。

国家级(巴国城)和市级(杨家坪-万象城)夜间文化旅游聚集区的打造,是我区培育新的文旅消费模式,推进文旅产业发展的生动写照。

▲万象城夜景(曹鸣鸥 摄)

据悉,为持续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助推文旅经济提振复苏,2022年以来,我区以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为契机,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除了打造以喜盈门•范城、西城天街等为代表的沉浸式剧本杀产业集聚区,还围绕“夜购、夜宴、夜游、夜娱、夜秀、夜读”等主题,积极打造“巴渝味·国际范”的“不夜九龙”夜经济名片,巴国城成功创建国家级、市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外,杨家坪-万象城片区也成功创建市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巴国城夜景(杨孟 摄)

同时,我区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创新开展“市场主体培优育强”“文旅产业增劲蓄能”“文旅消费扩需提振”“宣传营销聚客引流”“市场监管保驾护航”五大专项“暖企”行动,助企纾困,2019年底以来兑现各类扶持纾困政策5666余万元。全年规上文旅企业营收32.3亿元,接待游客4618.9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77.83亿元,均位居全市前列。

05
民族团结更加紧密

在2022年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区民族宗教委联合中梁山街道在华龙家园社区组织辖区少数民族居民举办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喜迎二十大”活动。

活动上,各民族兄弟姐妹表演了诗歌朗诵《真理》、舞蹈《站在草原望北京》、舞蹈《新疆姑娘》等节目,载歌载舞,其乐融融。同时,还慰问了7名生活困难、就业困难、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居民和3名少数民族优秀带头人。

▲“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喜迎二十大”活动。(陈小玉 摄)

这是我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缩影。区民族宗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积极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初步形成“1122”(1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陈馆+1个市级少数民族维权站+2个民族团结特色公园+2所中学)联谊阵地圈。着力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阵地建设,2022年拨款10余万元打造石坪桥街道横街社区少数民族维权站、中梁山街道华龙家园社区民族团结系列活动、杨家坪街道天兴路社区少数民族联谊系列活动;拨款10万元为石坪桥小学等流动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的区属学校建立民族文化教育阵地。

同时,充分做好民贸民品企业、流动少数民族服务工作,2022年开展来渝新疆籍经商务工人员线上培训,包含来渝新疆籍人员国家通用语言、创业就业技能、法治理论等内容,惠及1400余人次。此外还通过节假日走访慰问,开展“民族团结邻里节”、民族团结“暑期课堂”等活动,增进民族友谊、促进民族团结。

数据解读
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2022年4所新建学校投用,新增义务教育学位近3000个

2022年以来40余所暑期维修改造加项目完工,增加专用功能教室39间,扩建运动场馆12000余平米

组建育才中学、谢家湾小学等10大教育集团,5大教育共同体,8个结对帮带体。

2022年,区科协累计开展科普日活动36场。

区红十字会组织各级“五进”普及活动28场次。

区卫生健康委在世界献血者日、全国爱眼日、世界急救日等卫生节日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120余场

建成图书馆总馆、文化馆总馆各1个,镇街级文化分馆、图书分馆各13个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率达100%,2020年以来开展系列活动1000余场次,年均服务群众80万余人次

202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位列全市第一

2022年以来新增文化市场主体300余家

成功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个(巴国城)、市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2个(巴国城、杨家坪-万象城)。

记者:曾建渝

海报制作:吴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