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区文明实践所 /
当前位置:首页 > 九龙新闻 > 图文新闻 > 正文

以基层社建设为支点 以为农服务为杠杆 看九龙坡如何撬动“三农”服务力

发布日期:2023-02-16 09:17

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主要载体和重要平台。近年来,区供销社从实际出发,大力推进基层供销组织体系建设,提升为农服务实力,打造为农服务综合体,以“三新”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区供销社系统继续奋力开拓,在助农增收致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用实际行动不断谱写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答卷。

新面貌

筑平台 夯根基 3个涉农镇街全覆盖

近年来,区供销社按照“市场主导、产权明晰、功能完善、管理规范、产业带动好、为农服务效果好”要求,大力实施供销社培育壮大工程,推动基层社重组整合,引导基层合作经济组织良性发展。仅巴福供销社依靠经营农资、农产品和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的原供销社职工,以其领办的农民合作社为载体,整合聚集相关人才,重组供销社基层组织,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实现了对全区3个涉农乡镇街办的全覆盖,改变了此前个别镇街无基层社的被动局面。

▲区供销社送农资下乡。

基层社一路走来,用勤劳和汗水书写了无数生动鲜活的故事。去年,巴福供销社全年累计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4906亩次,其中土地全托管面积906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000亩次、统防统治面积1100亩次、农机作业服务面积900亩次,常年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1.2万亩;由区元明供销合作社带领农民成立的重庆仓阀农业股份合作社,现有鱼塘12口,占地面积160亩,是九龙坡区具有代表性的水产养殖基地,建立拥有智能化管理鱼塘控制系统,出鱼年产量达到50万斤,扩展带动周边水产养殖产业销售渠道,致力于打造九龙坡区水产养殖产业中心区域。

数据的稳中有增,是九龙坡区供销社紧扣特色产业持续扩面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不光是巴福供销社崛起,以元明社渔业养殖、铜罐驿社果树栽培等为代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更加多元化、专业化,为农服务资源不断聚集,兼具公益性与市场化特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产权清晰、功能健全、运作规范、充满活力”的示范基层社建设发展局面正在逐步显现。

“我们坚持把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强力推进基层社领办农民合作社,以合作社为载体推动基层社职能全面升级。”区供销社相关负责人表示。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和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后简称“一会一中心”),是由各级供销合作社牵头组建,专门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服务的机构。

在“一无资产、二无队伍”的情况下,区供销社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围绕服务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合作社,建立起“一会一中心”——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以及区农服中心,将区供销社自身打造成集职业农民培训、农资供应、合作社产品展示展销、融资中介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社孵化平台。

去年,区农服中心为3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农业公司、6家基层社、3家综合服务社提供了代账、档案管理、工商变更、税务变更、工商年检服务,协办1个四星级综合服务社,并联合区农合会依托各基层社网点,开展技术下乡活动,以召开院坝会、培训会的方式开展推广科技宣传,在九龙坡区新民村等地开展技术培训会近20场,培训人数近1000人次。

新农服

抓创新强产业 唱响服务“三农”好声音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耕春播季,区供销社系统积极行动起来,加大农资经营服务网络与供销社基层组织的有机结合,持续发挥好“为农服务队”作用,保春耕忙碌而有序。

在服务“三农”的道路上,迎接新时代的考验,供销社的作用也有了更新演绎,更深的内涵。

这段时间,西彭镇长石村的姜田里,翻地、疏沟、育苗……一派繁忙的景象。

▲农技专家正在讲解生姜的种植和养护方法。

长石村,生姜种植已有上百年历史,曾经长石生姜遭遇了“姜瘟病”,生姜很少有人种,近年来提倡恢复种植。2017年10月,巴福供销社领办的重庆长乡厮生姜种植股份合作社以“基层供销社+村集体+农户”的方式,吸纳农民土地入股股东43户,将相关生产主体和服务机构都“集结”起来。

合作社采用与当地农户合作的方式,合作社提供种姜和技术、肥料、地膜等物资,农户出场地和劳力,合作社到时出资收购。这样既节约了土地和人力,又聚集了闲散的土地和人力,实现“双赢”局面。两年多来,“长石生姜”这一品牌逐渐在市场上重振雄风,村里每年保底分红每亩800元。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地该怎么种?地里的农产品怎么销出去?”这是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最核心问题。九龙坡区精准破题,由基层社创办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某种产业,吸引周边农户跟进,形成1个基层社带动N个农户的“1+N”模式,既提升服务能力,提升资产质效,又助农增收。

以此同时,区供销社系统还创新农业生产服务方式和手段,通过托管、统防统治、技术服务等方式。

以巴福供销社为例,除了入股重庆长乡厮生姜种植股份合作社,还创办兴铭农业股份合作社,开展英雄湾村农业示范基地全托管服务,服务范畴涵盖土地宜机化整治、水肥一体化建设、果树种植、粮油套种等多方面,整合及设立服务队伍3支,人数达80余人,该项托管服务具有服务面积大、服务项目广、专业性强等特点,为社会化服务盈利模式的探索奠定较强基础,服务面积740亩,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

未来三年,区供销社还将计划投资600万元,规划建设一个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继续加强与邮政合作,推动农村物流寄递体系建设,依托“村村旺”和邮政邮乐购以及区农合会农联供享小程序开展电商服务,解决农产品进城的“最初一公里”、工业品下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对口城口县开展消费帮扶,九供鲜、隆城兴等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企业,年经营额超2000万元。

新聚力

联社村促共建 保供应勇担当

▲我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开展机耕机播。

从老街上的“供销大楼”发展起步,到助力美丽乡村谱写“致富经”,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场大潮中,供销社坚持大胆探索、试点先行,强化社村共建,强化资源整合,从服务传统的“三农”向新兴周边服务业转变。

年初,西彭镇新民村农村综合服务社建成,里面有为农户供应所需的农资、农具、生活用品,正在逐步筹备以“耕、种、管、收、贮、销”为体系的土地托管服务,让村民在农忙时节也有当“翘脚老板”的悠闲。

距新民村几公里以外的长石村,还有一家“星级农村综合服务社”,这里不仅为周边居民提供快递收取、邮寄服务,还为村里农户提供农副产品寄售窗口,并将志愿服务中心落地,提供手机充电、医疗救急、文化培训等服务。

这样,畅通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的片段,是区供销系统在提升经营服务功能中的生动缩影。

“归来后”的基层社业务不光是提供农资、生活用品,更细致的新型职能迅猛在乡村下沉,渗透进村民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中。

去年以来,区供销社坚持开放办社、联合办社,抓住乡村振兴发展机遇,鼓励基层社与85家企业客户合作,整合相关资源成立供销农民专业联合社,并以此为载体和支撑,大田托管、农资供应、信息发布、农技指导、疫情保供、资金互助也成为了主攻方向。

一年来,不光是强化资源整合,开放办社联合办社,为抓住乡村振兴发展机遇,九龙坡区供销系统还强化社村共建,积极构筑供销社、村“两委”、合供销社、农专社、农民等多种组织要素的融合机制,加快推进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工作,提升基层社经营服务能力。

同时,基层社开展党员带小户、带散户、帮困难户的帮扶机制,即把党员社员培养成种植经营能手,把种植经营能手培养成党员,大大提升了基层社的经营服务能力。

此外,区供销社以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为切入点,与西彭镇新民村两委合作,解决资金缺口3万元,积极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乡村善治水平积极推行“院落党建”建设。

在防疫保供的关键时刻,基层社聚合力、勇担当。去年疫情期间,快速反应,夜以继日地开展抗疫保供,采用“线上小程序+线下流动车”的方式,为区内各社区、小区配送蔬菜、肉类、米面粮油奶等生活物资。

数据显示,九龙坡的保供队共提供蔬菜包20000余份,粮油肉奶等7000余份,为老旧小区提供定制特惠蔬菜包5000份,顺利完成保供稳价任务。

记者 邬姜/文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