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区文明实践所 /
当前位置:首页 > 九龙新闻 > 图文新闻 > 正文

2023九龙坡两会·话题 | 如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这样说

发布日期:2023-02-10 09:52

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

过去一年,全区上下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全力以赴防疫情、战高温、保稳定、促发展,在产业提档升级、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开放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难中有进、难中有成的实实在在成绩。今年区两会上,针对聚力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如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


01

刘嘉熠

区人大代表、西彭镇党委书记

建设先进制造业创新高地

推动企园镇“融”出加速度

“去年,西彭镇主动服务西部(重庆)科学城九龙坡片区发展,实现了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稳’,先进制造业与乡村振兴‘双进’,党的建设与基层治理‘双升’。”区人大代表、西彭镇党委书记刘嘉熠表示,全镇上下紧密围绕“三高三宜三率先”宏伟愿景,深入贯彻落实区委“12345”发展思路,在经济发展、民生福祉、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先进制造业升级版、加快传统支柱产业转型提升、大力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对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等内容,让刘嘉熠振奋不已。“过去一年,西彭地区规上工业生产总值670.9亿元,占全区工业生产总值的48.92%,总量位居全区第一。报告中的新要求为我们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也激励我们坚定信心、奋勇前行。”刘嘉熠说。

他介绍,近年来,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创新高地注入新动能,西彭镇持续深化企园镇三方协调发展和项目沟通机制,加强镇企联系,优化企业服务,推动企园镇“融”出加速度,保障区域经济发展稳中有升。一方面,全力配合发展“铝氢汽摩”四大主导产业,重庆国创轻合金研究院中试基地、西彭园区智能高科技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成功落地,西彭园区完成红马天泰正极材料及研究院、志成高端铝合金等30个项目签约。同时,全力推进渝昆高铁、黄磏港等重大项目有序建设,成渝铁路改造、科学大道、三所职业院校迁建等征地工作推进有力,全年累计完成征地1800余亩,建成区扩大1.2平方公里。与西南铝共同出资849万元,改造西南铝三分厂、四分厂、科研所等道路2万平方米。协助园区建成西铜北路等城市道路11.8公里,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环境。

“接下来,我们将抢抓发展机遇,用好、用足‘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所释放的政策红利、改革红利,合理统筹市场主体,将现有经济盘子继续做大做强,不断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推动全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刘嘉熠表示,2023年全镇上下将坚持“稳中求进、创新发展”的工作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培育创新精神,营造创新氛围,打造创新生态,继续坚持高端制造与产业延伸并进,打造产业发展“主阵地”。以企业培优做强、产品质量提升为抓手,加快新旧动能转化,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共同主导、传统产业高新化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市、区平均水平。

02

向欣

区人大代表、重庆铝产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聚焦产城融合发展

实施“链长制”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

“产业为城乡提供动力,城乡为产业反哺活力。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是新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的高度概况,也是重要抓手。西彭园区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实施西部(重庆)科学城九龙坡片区城市策划,重抓产城融合发展。”谈及产城融合发展的成效,区人大代表、西彭园区党工委副书记、重庆铝开投集团总经理向欣感慨万千,“2022年,园区上下共同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产强、城兴、景美、人聚的美好画卷逐步呈现。”

向欣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很多与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统筹投资拉动和引资驱动,聚力支撑经济加快增长。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全力以赴扩投资、优招商,助力跑出经济恢复提振‘加速度’。”如何通过扩大有效投资、强化招商引资的方式,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值得深思。

“2022年是西彭园区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的一年。我们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产业链进行‘链长制’招商、以商招商和中介招商。成功签约红马天泰正极材料及研究院、志成高端铝合金等项目34个,合同投资128亿元,合同营业收入410亿元,完成全年招商计划目标141.4%。”据向欣介绍,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园区对新材料、氢能源、汽摩和高端装备等产业进行全产业链梳理,落实专人分别负责一条产业链,实行“链长制”招商。同时,依托博世、国鸿等龙头企业,针对氢产业链、产品链中的补缺环节进行重点招商,围绕氢能源发动机、氢燃料电池主导产品,招商引进与之配套的无锡爱尔信氢燃料发动机零部件生产企业,形成供需“上下游”产业链条关系,吸引投资谋求共同发展,形成倍增效应、产业集聚,提升片区综合竞争力。此外,还充分发挥中介优势,搜索企业投资选址信息,精准匹配目标企业资源,助力引进上海沿浦新能源汽车、苏州正益凯服务器等3个项目签约落地,实现片区精准招商、项目快速落地、企业创新发展多方共赢。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推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起步之年。向欣说,西彭园区将继续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机遇,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持续推动铝产业高端化、氢能源规模化,全力突破氢燃料电池系统、热管理系统、轻量化部件等产业方向,努力答好“新能源新材料、航天航空、临港产业园、乡村振兴”四张答卷,不断擦亮“中国铝都、西部氢谷、临港新区、都市田园”四张名片,在开创九龙坡发展新境界中再立新功。

03

王寻

区政协委员、重庆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构建规模化氢能网络

打造世界级氢能产业聚集地

“政府工作报告总结过去一年工作中,提及‘国鸿氢能科技正式运行’,作为企业员工,深深感受到区委区政府对国鸿氢能的高度关心关注和支持。”区政协委员、重庆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寻表示,经过这一年多的工作,最大的感受是坚定信心、勇于追求。他说,2021年3月18日,国鸿氢能落户九龙坡以来,政企凝心聚力,完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燃料电池系统智能化工厂和生产线的建设工作,重庆国鸿已连续两年销售突破亿元大关。同时国鸿氢能科技产业园一期已正式开始建设,预计2025年达产。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国鸿氢能产业园将拔地而起,书写西部氢谷新篇章。

王寻认为,目前九龙坡已经齐聚了博世氢动力、国鸿氢能、鸿基创能、势加透博等一批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零部件头部企业,燃料电池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他建议,下一步,九龙坡区可依托现有领军企业的资源及技术优势,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发展的契机及重庆自身资源禀赋优势,重点建设核心装备制造板块,扩大制储运板块的投入,打造产业集群,形成有规模化的氢能网络,更加有利于氢能产业的推广应用和健康发展。

“在氢能产业集群化发展中,国鸿氢能也将积极发展壮大自身,助力西部氢谷建设。”王寻表示,国鸿氢能作为国内氢燃料电池的头部企业,一直致力于打造氢能产业的生态链。随着国鸿氢能在九龙坡扎根深耕,将通过组合拳——“1+5”产业联盟模式,招引更多优质产业项目落地九龙坡,打造产业链闭环,全力推进建设氢能头部企业联盟西南总部基地。同时,还将发挥头部企业资源及技术优势的群体效应,吸引一批上中下游优质企业落户西部氢谷,形成西部氢谷区位品牌。

王寻还透露,由九龙坡与国鸿氢能联合投资打造的氢能运营平台——重庆渝鸿创能,已经成为重庆乃至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商。目前车辆保有量近百台,与重钢集团、重交、重庆建工等企业建立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下一步,该平台将继续加大车辆推广力度,在“十四五”期间力争达到万台规模。相信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这一大背景下,国鸿氢能利用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的推广带动产业发展,必将助力西部氢谷成为世界级的氢能产业聚集地。

04

骆啸宇

区政协委员、重庆大数据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

个性化服务中小微企业

利用“长尾效应”激活经济增长

“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大型企业凭借规模优势,能够快速聚集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市场上服务机构也偏向为大型企业服务。”谈及中小企业当下难题,区政协委员、重庆大数据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骆啸宇说,中小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长尾部分,数量众多、规模小且行业分布广泛,其个性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随着国内疫情影响逐渐消退,人流、物流及信息流恢复正常,叠加政府稳增长政策继续发力,大型企业首先带动国内经济增长,但中小企业发展依然不容乐观。”骆啸宇列举了一组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制造业PMI数据(大型企业PMI52.3,中型企业PMI48.6,小型企业47.2)。“从长远来看经济全面复苏需要长尾曲线的中小企业支持。”骆啸宇说道。

他认为,九龙坡区作为民营经济大区,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超过24万户,民营经济总量超过千亿元,对地区就业贡献率达到88%,这些数据意味着企业需求的多样性和平台服务供给的迫切性。

“中小企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来源。针对中小企业开展创新服务可以产生长尾的革命性力量,从而激活存量经济,促进经济增长。”这是骆啸宇对中小企业的认识,因此他有两个建议:一是多渠道了解企业需求。通过实地走访、企业座谈会、政策宣讲等活动,并联合区内产业园、孵化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渠道,线上线下收集区内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企业服务人员提供“一对一”专项服务,推动中小企业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等高质量发展。

二是提供个性化需求的解决方案。利用平台协同优质的服务机构,向区内输入专业服务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法务、市场、财税、管理、金融、技术创新等个性化、贴身式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在多重考验中谋取高质量发展新机。

文字:黄秋彤 肖雨 邬姜

摄影:周邦静 王茂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