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区文明实践所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城区 > 正文

聚力改善民生 增强百姓福祉

发布日期:2020-04-20 09:22

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推窗就可见绿、四季均可赏,居民工作生活更便捷顺畅……去年以来,九龙坡区围绕老百姓最关心的就业、出行、生活品质提升等开展系列民生工程,让越来越多的人受益其中。不管在城市,还是乡村,都能感受到不断升温的“民生温度。”

城市:景观有文化 生活更智慧 老旧小区难题被攻克

在城市,我区高标准制定了城市顶层设计,在全面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基础上,开展了“智汇九龙坡•云拥山水城”建设。启动实施了九龙东城旧城改造、杨家坪商圈核心区、华福路片区品质提升、华润中心二期、九龙外滩的“两江四岸”治理提升、重庆中交城总部基地建设、打造10个镇街示范街区等。

很多人发现城市景观变美了。以“海棠融春”为主题的谢家湾游园、以人生历程打造的“七彩园”、充满行知特色文化的“陶行知文化”主题游园…… 去年,我区利用城市“边角地”打造各具特色的游园、公园项目15个,累计总建设面积约69.76万平方米,并形成“一园一主题”、“一园一文化”、“一园一特色”,让居民能够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在休闲娱乐中更能感受到深厚的城市文化内涵。

更多的人受惠于智慧管理、智慧生活带来的便捷。去年全区建立起1200公里的市政排水管网信息管理系统;完成了西郊路停车位智能改造,示范推进智慧灯杆建设,推进苏宁人工智能研究院、东陆高科智慧管网等重点项目建设;建成了环卫、市政、绿化、执法4个行业数字城管分中心及城市管理综合移动执法系统,并成功接入公安视频1789个,上线智慧城管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平台运行一体化、联动处置动态化、信息共享智能化、运行操作标准化。全区还加强了智慧医院建设,推动实施了“九龙坡云医院”项目建设,完成了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实现群众就诊“一卡通”,移动公卫系统、基层中医馆、医养结合信息平台项目也建成投用。

老旧居民小区里的一个个民生难题也逐渐被攻克。 去年7月,历时近五年的重啤花园“一户一表”安装工作圆满完成,312户居民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去年,共完成了重啤花园、颐美华庭、华宇大厦、绿洲华府、六店子小区等共计5856户老旧居民饮水提质改造工程,有效解决了供水管网设施老化、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水质不够好、水压不足、超表扰民等问题。

乡村:厕所卫生了 道路通了 院落美了

在乡村,我区围绕实施乡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全面实施了建设都市乡村、富裕乡村、品质乡村、生态乡村、人文乡村、和谐乡村、幸福乡村的“七彩九龙乡村”建设。

小厕所,大民生。仅去年,全区就新建农村公厕5座、完成农村改厕2434户,累计改造农村户厕达40920户,卫生厕所在农村的普及率已达91.8%。

“以前的旱厕到了夏天蚊虫孳生,臭气熏天,现在旱厕改造好了,农村住起来和城里没什么两样!”西彭镇元明村村民刘明森说。按照卫生标准和“三格式化粪池”的设计,改造后的化粪池按照4:3:6比例,总体容积保持在2.3立方米左右,发酵后的农家肥还田是极好的肥料,村民使用自家的农家肥也减少了化肥的使用,农家肥让土质变得疏松,改善土壤。经过厕所革命,村民家还安装上了有蹲便器的洗手间。

在西部各镇,曾靠“两脚车”的村民们再也不为出行发愁了。去年全区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137公里,村民小组通达率98.1%,通畅率达92.7%。打通了农村交通的“最后一公里”。

在铜罐驿镇,完善了乡村公路网络,全镇公路总里程已达55.7公里,镇域内人行便道全覆盖,公路完善好后,全镇7个村都通了公交车;在西彭镇,修建“四好农村路”80余公里,并建成人行、生产、通院便道27公里,使农村道路实现了全覆盖;在陶家镇,打通了断头路,实现了村村、组组通公路,公交线路车,通达全镇各村。

农村生态绿化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西彭镇在全域内进行了道路绿化、院落美化、水源净化。去年该镇长石村启动老街风貌整治,建设农副产品生鲜市场打造民国风旅游景点,配套建设停车场、垃圾收集房、旅游公厕等,不但改善了人居环境,还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村民说,“老屋整好了,院落变美了,来耍的游客也多了。 

就业创业: 10个镇街 20个社区 1.1万人在家门口找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区大力推动“家门口”就业创业,已在10个镇街20个社区率先开展,带动就业创业1.1万人。

九龙坡区“家门口”就业创业新模式以民安华福社区为试点,以“就业超市”、“巧手梦工坊”、“创业苗圃”、“创业市场”为载体,探索出“家门口”就业创业新模式。

“就业超市”可解决信息精准对接难问题,通过 “线上自选” “线下招聘”和“一键呼叫”方式,已帮助1660多人顺利就业。“巧手梦工坊”解决了就业照顾家兼顾难的问题,“宝妈”既兼顾了“养老抚小”,又灵活选择工作时间和地点,按计件发劳动报酬,“创业苗圃”在社区建起了411个摊位为居民创业提供“零租金”使用,1770人白手起家创业。而“创业市场”则解决了创业规模壮大难的问题,经过“创业苗圃”培育,对有望做大做强的创业者,提供低租金场所,并给予经营指导,已帮助32人成功创业。

在乡村,“就业超市”解决了合作社“用工荒”和部分村民的“后顾之忧”。

近日,西彭镇新民村的邹强在家门口找到了新工作——在重庆喜乡遇农业股份合作社当“飞手”,而帮助他找到工作的,正是去年4月成立的新民村就业服务超市 。

春节后这几个月,和邹强一样通过就业服务超市在合作社就业的就有200人次。据就业服务超市工作人员介绍,有些不愿意外出打工又有丰富农活经验“老把式”,在农忙季节很受欢迎。

据悉,今年家门口就业创业还将扩展到13个镇街26个社区,实现整体带动就业创业2万人,建成先进示范社区3-4个,打造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特色项目2-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