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彭镇元明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几位老人正在晒太阳。“去年,您觉得村里什么改变最大?”面对记者采访,在村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赵孝举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厕所改造!”“我们岁数大了腿脚不好,上旱厕特别麻烦,去年把厕所改了,方便多了。”说起各自家里的厕所改造大家都露出了满意笑容。
蚊蝇飞,臭熏天,农村厕所大问题
“一个坑,两块砖,三尺墙,围四边,捂鼻子,踮脚尖,蚊蝇飞,臭熏天。”这是对我国过去农村地区常见的旱厕形象的真实写照。如今,这种既不卫生也不方便的旱厕在农村也已慢慢地成为历史。
赵孝举介绍,之前他家就曾经历过一次改厕,但是当时的粪坑并不像现在的三格式化粪池能实现发酵,而且粪坑采用的是全封闭的,非常不安全,水泥做的坑盖有几十斤重,“浇菜的时候,盖子根本拎不动,不盖吧,不但臭还危险,现在这种化粪池设计非常合理,鸡都掉不进去。”将老式的化粪池对比如今的三格式化粪池,赵孝举说效果显而易见。
谈及农村以前的厕所,赵孝举说,以前,农村很穷,没有厕所也没有卫生纸,只能到小树林里,用树叶当卫生纸,下雨的时候极为不便。后来,用木头在猪圈旁围成茅厕,茅厕和猪圈连在一起,人苍蝇满天飞,蹲在厕所里还得驱赶苍蝇,这时候的厕纸已“进化”成了旧书报纸或一些草纸。虽然知道这种旱厕不卫生,但是始终没有找到适合的解决办法。还有一种就是储存粪便当肥料的作用,但是这样就严重影响周围的生态环境和地下水资源,每年带有异味的饮用水造成的疾病一直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以前,每到夏天的时候,旱厕的污水排到屋外的沟里,臭味难闻。下雨时,路上满是污水,村民出行非常不便。以前我还在后院养了几只鸡,都掉到粪池里面淹死,这种情况多得很,经常有猫猫狗狗在厕所里找到。”赵孝举回忆过去捏着鼻子上厕所的经历,仍然头疼不已,“如今,再看改造过的厕所,不破烂还干净,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就算冬天上厕所也不用挨冻了!”
新厕所,新环境,新心情
“现在干净多了,闻到的是花香, 而不是厕所臭。”家住元明村赵家堡院落的村民沈天玉说。
说话间,记者跟着沈天玉来到她家中,走进沈天玉家的院子里,在后院的一角,以往苍蝇扎堆的旱厕已经被新式的冲水厕所取代,厕所后面是三格式化粪池,刚刚建成的新厕所干净卫生。
“盖板轻,还有排气管道又安全,外面闻不到任何臭味,打开后可以直接浇菜!”沈天玉对于去年自家新改建的厕所很满意。老人家房前屋后都十分整洁有序,前院被一分为二,一半菜地一半鸡圈,房屋右后方有一块三格式化粪池,发酵过后的粪便刚好就近作为菜地的有机肥。
“现在农村生活好了,厕所每天都刷得干干净净的,心里也舒坦了。”沈天玉告诉记者,“农村厕所改革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可不止一星半点,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减少对环境和周围生态水源的污染,让村民都能够饮用上干净卫生的水源,除此之外,对农村这些厕所改造之后还可以帮助村民减少疾病的传播,非常有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三格式化粪池”经过发酵处理减少了细菌,旱厕改造后村民家里的环境得到了改善,排放的污水符合卫生标准,不会造成污染,元明村的整体环境变得更好了。元明村党支部书记孟世举介绍,元明村是大田耕作生产,发酵后的农家肥还田是极好的肥料,村民使用自家的农家肥也减少了化肥的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结,农家肥可以让土质变得疏松,改善土壤。”西彭镇农服中心工作人员解释道。
补齐短板 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厕所改革赢得村民好感与欢迎,同时还修建了一座座造型新颖的公共厕所。“旱厕改造真给我们办了件好事,甚至不用自己花一分钱就用上了干净卫生的公共厕所。这是对我们老百姓最实在的关怀啊!”
建公厕,也是农村厕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如何管好这些公厕,让它们保持干净、整洁、无异味,更为重要。对此,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西彭镇目前正进一步探索公厕的长效管理机制,发动村民自觉维护公厕卫生,引导村民养成文明如厕习惯。当然,单靠村民自觉维护当然还不够,西彭镇还招募了卫生管理志愿者,在每一座公厕的显著位置都挂着管理细则,标明了管理人员的照片。
“近年来,西彭镇分批次推进厕改,2019年,全镇完成123户农户厕所改造,而在元明村,就有64户。”该镇农服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元明村这64户都是旱厕,由于村民多年的生活习惯以及地形制约,尽管是全额政府补贴,不少村民心中还是不愿意,这64户散居农户厕所改造成为了难点。
为此,元明村工作人员采取了入户宣传的方式,让不愿意改造的村民去往改造好了的村民家中参观,还发动村里的年轻一代,借助新生力量改变家庭的意识,同时做好土地协调,就这样,所有未改造的农户同意了改造旱厕。
厕所问题看起来是小事,却是事关农村群众起居、健康的大事。“厕所革命”不仅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这一“面子”,也革除了农民传统陋习这一“里子”,有利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