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区文明实践所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校园 > 正文

重庆育才中学校 八十韶华继师陶 求真创新育英才

发布日期:2020-04-13 16:21

1917年,陶行知从哥伦比亚大学学成归国,抱着“使全中国人都受到教育”的理想,在他的导师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基础上,创立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核心思想的生活教育理论。

重庆育才中学校便是他于1939年在战火纷飞的中国,穷毕生之力艰难创办的,也是生活教育理论重要的试验田。今年,是学校成立80周年,育才80年来沧桑砥砺,薪火传承,育才人不畏艰难,前赴后继,继承和发扬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打造“生活教育”的办学特色。

陶行知雕像12月29日,陶行知纪念馆。(九龙报社 记者 周邦静摄

80年前,作为校长的陶行知便组织师生到工厂、农村开展采访、见习、调查等社会活动。80年后的今天,学校充分挖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现有在全市起示范和辐射作用的数学、物理、生物、综合实践4个课程创新基地和美术等7大精品课程;还开设了TED英语演讲、剧迷莎翁、古典名著选读、模拟联合国、形体与艺术、演员的诞生等多门选修课,开办了辩论社、动漫社、汉服社、话剧社、吉他社、街舞社等上百个学生社团,举办富有育才特色的创造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重点打造书法、射击、游泳、国际象棋、男排、田径等特色班,形成了多位一体的生活育人模式。

位于育才中学新建大门左侧的陶行知纪念馆

位于重庆育才中学新建大门左侧的陶行知纪念馆。

 

如今,陶行知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在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闪烁着熠熠光辉,重庆育才中学也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师陶圣地、育才摇篮。学校坚持内涵发展,开放办学,努力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育才品牌。作为中陶会中学专委会理事单位,学校努力实践和推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打造“生活教育”的办学特色;作为发起单位之一,学校牵头成立“中国育才学校联谊会”,实现全国育才学校之间的校际交流;并与英国海因斯学校、美国林肯中学等签订合作协议,扩大国际间的校际合作。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民族灵魂、国际视野的现代中国人,努力把育才中学办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示范性高中。

行知育才,教育为公

教育为公,源于“天下为公”。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他说“教育为公以达到天下为公”,因此,重庆市育才中学校把“行知育才,教育为公”的办学核心理念,也作为学校教育的哲学,是科学而正确的。

陶行知创办育才的动机是什么?他在《育才学校创办旨趣》一书中写道:“普及教育运动(平民教育)运动,常常发现有许多穷苦孩子有特殊才能(遗传基因、禀赋、先天性的),因为没培养机会而枯萎了……5年游学回国与音乐家任光先生,在长沙汉口保育院发现一位癞痢小朋友具有音乐潜能。”陶行知认为,搞普及教育最大的遗憾是没去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孩子,为补偿这类遗憾,他决定“创办育才”。

育才学校创办成一个什么样的学校?陶行知善于发现并着手特别培养科学天才、文学天才和艺术天才,将育才办成一所“儿童大学”。

如何办学?陶行知用生活教育之办法,把难童中的优秀儿童培养成为抗战建国之人才,这种模式既是建国教育,也是抗战教育。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行动的主体,在教师“知”的指导下,“行知”连锁前行,使学生得到发展。学校主张在集体生活的基础上共学、互学、自学、自治,以各学科系统学习与研究的“教学做合一”。

所以,继承陶行知“行知”的思想,既是不忘当年他办学的初心,培养强国人才,更是坚持教育为公的办学信念和理想。

行生活教育,育创造之人

育才中学新修建的国际象棋。12月29日,陶行知纪念馆。(九龙报社 记者 周邦静摄

重庆育才中学新修建的国际象棋实践基地。

 

育才中学作为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学校,教育主题的确立既要继承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又要结合当前的时代,尤其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进行主题的筛选。在此原则指导下,我校的教育主题主要围绕如下方面进行。

传统文化。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结合中学生的接受特点,建构了更具系统性和层次性的内容体系。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生态文明。学校加强节约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大气、土地、水、粮食等资源的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地理地貌,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推动实行垃圾分类,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理想信念。学校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心理健康。学校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人生规划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校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法治教育。学校青少年法治教育以法律常识、法治理念、法治原则、法律制度为核心,围绕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结合青少年与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的关系,分阶段、系统安排公民基本权利义务、家庭关系、社会活动、公共生活、行政管理、司法制度、国家机构等领域的主要法律法规以及我国签署加入的重要国际公约的核心内容;按不同的层次和深度,将宪法法律至上、权利保障、权力制约、程序正义等法治原则,立法、执法、司法以及权利救济等法律制度,与法律常识教育相结合,在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中统筹安排、层次递进。

金钱观的教育。学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金钱,了解金钱的本质,并树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思想,同时学会合理使用金钱消费,做到用之有度。

名人、大家(科学家、社会学家、文学家、企业家等)的人物传记的教育。学校人物传记开展教育,通过这些人物生活经历和人生故事的挖掘和展示,为学生树立行为的标杆和模范,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使青年学生对学校所提倡的价值观念有内心的认同和自觉的践行。

求真·乐群·行知·创造

作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学校,根据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重庆育才中学的办学精神,最核心的方面就体现在:“求真、乐群、行知、创造”,这4个词语亦是学校的校训。

求真,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力求按教育教学规律办学校。在求真的同时,更要务实。学校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态度,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工作作风。从对学生的发展指向而言,学校首先就明确了学生在精神气质上养成“做真人、求真知”的价值追求。

“乐群”,出自《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朱熹解释为“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乐群者,乐于取益以辅其仁也。”根据朱熹的解释,敬业就是专心学业,乐群就是乐于与朋友相切磋。陶行知先生也曾说,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集体生活之作用是在使儿童团结起来做追求真理的小学生,团结起来做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团结起来做手脑并用的小工人,团结起来做反抗侵略的小战士。所以,学校的集体生活包含了劳动生活、健康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教育是统一的,要在集体生活中进行劳动教育、健康教育、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这就需要培养“乐群”的生活旨趣,在群体生活中实现个体的社会化,从而达成“群乐”的社会和谐之景。因此,校训的“乐群”就是校长乐业,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广大师生员工和睦相处,研讨学问,“教学相长”。有了这样诗意般的人文环境,学校的各项工作都会持续健康发展。

“行知”,是陶行知由信奉到否定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倡导“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即“行知”说,在教育实践中创立的唯物主义教育理论,并据此提出了教学做统一的教育主张。行知在校训中指向的就是学生发展中的三个维度,一是强调学以致用;二是主张知行合一;三是主张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知识。

“创造”,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理论,他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教师的成功就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由此,学校始终秉承着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教育实践上,要求全体教职工树立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也激励学生勇于开拓创新。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成为了育才人不竭不衰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