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区文明实践所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典型 > 正文

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张鹏:我最大的希望就是他们能一一脱离呼吸机

发布日期:2020-04-23 15:20

今年42岁的张鹏,乌黑的头发中夹杂着的些许白发,‘暴露’了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工作的复杂和繁重。他是九龙坡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也是党员。2月21日,他随重庆市第十四批援鄂医疗队,登上了前往武汉的航班。

 

2月21日,张鹏出发去武汉。

2月21日,张鹏出发去武汉。受访者供图

 

“换了个地方做自己该做的事”

4月21日,张鹏正在九龙坡区人民医院B区10楼的重症医学科接待病人,而在一个月前,他还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夜以继日与死神争抢生命。2月21日下午,张鹏微信发出一条朋友圈:“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们一定不辱使命,凯旋归来。武汉加油,重庆加油,中国加油!”随后,张鹏便开始了一个月的与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朝夕相处的日子。

张鹏所进驻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是一个医护人员大面积感染、饱受创伤的医院“也是一所英雄的医院。”张鹏介绍道。作为党员,张鹏带着强烈的责任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等待着他和队友的,是12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任务艰巨,是平日工作量的2倍。但经历过非典防控和参与过汶川地震救援的张鹏,显得略微淡定,告诉记者:“我只是换了个地方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2月21日,张鹏出发去武汉

2月21日,张鹏出发去武汉。受访者供图

 

希望让他们一一脱离呼吸机

重症监护室,意味着张鹏所面对的都是最危重的病人,最艰巨的任务,尤其是面对尚未被完全认知的新冠肺炎病毒,也意味着超高风险。在武汉市中心医院的一个月,张鹏每天马不停蹄为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开展气管插管,经皮气管切开,深静脉穿刺置管,床旁超声监测,采集咽拭子标本,调整呼吸机参数设置,血液净化等高风险操作,都让张鹏记忆犹新。“每天穿着三层厚厚的防护服工作12个小时,从病房走出来全身湿透的衣襟不禁让我想起‘风雨后终有彩虹’。”

张鹏本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监护治疗重症室患者的身体,已经让张鹏及团队身心俱惫,但面对情绪低落的患者,张鹏却不由自主变成了“话唠”。病区内一位48岁的男性危重症患者,饱受新冠肺炎的折磨,病床上稍微翻身活动一下就喘累得厉害,加之无亲人探视陪伴,情绪非常低落。张鹏了解到他以前因工作经常武汉、重庆两边跑,便借助地缘接近性和他“套近乎”:“老大哥,我们是重庆医疗队哦,我们就是你的家人啊!”该患者得知后情绪好转,反复说:“重庆就是我的第二故乡,那你们是我家人,也是救命恩人!”

为了分散患者对病情的注意力,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张鹏和团队所在的重症监护室每天都在上演和患者“套近乎”的故事,同时团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援助的一个月内,张鹏所在的救援小组使6名危重症患者转出ICU病房,1位患者顺利脱离呼吸机。“那一个月,我几乎每天都会梦见ICU病人全部脱离呼吸机......这的确也是我最大的愿望。”张鹏告诉记者。

 

张鹏与照护的危重症患者合影

张鹏与照护的危重症患者合影。受访者供图

 

回家后当奶爸一周回到工作岗位


3月25日,张鹏回到重庆

3月25日,张鹏回到重庆。受访者供图


3月25日,张鹏朋友圈发出一张武汉市中心医院的照片,并配文:“有幸援鄂一月有余,在圆满完成医疗救治任务后今日返渝......多情自古伤离别,但来日方长,到时候我们再同饮长江水,共赏武大樱花。”带着对家的无限思念和对武汉人民的念念不忘,当天,张鹏回到重庆。

“因为孩子还小,没让家人带他来接我,所以本没有那么激动。”张鹏说,但一下飞机,迎接他们的水门、警察列队致敬、沿途市民、私家车夹道欢送、警车开道送至休养酒店......祖国和人民给的最高礼遇,让他再也无法平静,泪如泉涌。

在贝迪颐园修养14天后,回到家,三岁的儿子拍着小手为张鹏欢呼:“打病毒的英雄爸爸回来了!打病毒的英雄爸爸回来了!”而这个“英雄”回家修养的一周,就当了一周的全职奶爸。4月16日,张鹏准时回到岗位,一如既往在九龙坡区人民医院B区10楼的重症医学科与死神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