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区文明实践所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典型 > 正文

去时壮怀激烈 归来春暖花开

发布日期:2020-04-15 09:44

出征前,6名队员和前来送行的家人、同事,在鲜红的党旗前合影。记者王茂松摄.jpg

出征前,队员和前来送行的家人、同事在鲜红的党旗前合影。

 

在返渝的飞机上,队员们与签有自己名字的防护服合照

在返渝的飞机上,队员们与签有自己名字的防护服合照。

 

在武汉,李逢斌(左)与队员们一起过生日

在武汉,李逢斌(左)与队友一起过生日。

 

郑艳在云梦县现场查看流行病学调查等情况

郑艳在云梦县现场查看流行病学调查等情况。

 

陈怡为自己打气

陈怡为自己打气。

 

去时犹记壮怀激烈,白衣战士义无反顾、逆行而上;归来已是春暖花开,抗疫英雄满身荣光、平安回家。

区政府广场前,区援鄂医疗队集体合影留念。太多的情绪,众多的言语都留在了这一张照片中。

无问西东,无悔出征。从千里之外的汉江平原到魂牵梦萦的九龙大地,英雄们白衣执甲,荣耀凯旋。

回到家乡,他们思念曾经一起战斗过的战友,牵挂曾经悉心照料过的患者,珍惜如今春暖花开山河无恙的美好,憧憬未来即将踏上新的征程。

他们,目光坚定、笑容灿烂、信心满满,将以更昂扬的斗志、更崭新的姿态,投入到新一轮战斗中去。

他们,就是最美逆行者,最美九龙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再次递交“请战书”

“今天,我终于回家了,想到我年迈的父母在家等着我平安归来,想到我的老公、我的孩子,深切地等着我的拥抱,我高兴又激动。”区人民医院唐春梅说,身为一名护士长,在武汉救治病人的这段时间里,她又积累了不少防疫护理工作的宝贵经验。她希望“出关”后,再次投入一线工作。“无论何时,只要有需要,我都会再站出来!”

欢迎仪式前,来自区疾控中心的张鹏、郑艳等就再次向单位递交“请战书”,要求尽快返岗,希望第一时间再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一线。“我们工作不变,变的只是地点,回到九龙坡,我们将做好本职工作,守好岗位。”

同样忙碌的还有来自高新区人民医院的周晓琴,休养的14天里,她赶着将之前“暂停”的工作补回来,通过网络了解医院门诊现阶段工作和科室患者情况,争取返岗后能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期间,她还会时常想起在武汉认识的战友们。“武汉的医务人员是真的辛苦,我们回来休整了,他们还要继续坚守。为了守卫家园,他们真的是拼尽全力。”周晓琴感慨,希望大家都能快点恢复正常的生活。

这段经历将铭记一生

“这一路上,我们守望相助、乘风破浪,归来已是莺飞草长,樱花纷扬。我们已圆满完成任务、休整完毕、全员健康,今天就要回家了。有太多要感谢的人和难忘的事,这段经历我们将铭记一生!”当天,不少队员的微信朋友圈里,都发了这样类似的话语。

回想起在湖北战斗的日子,区中医院王玉佳感觉就像一场梦。“梦里有哭泣、有欢乐、有感激、有不舍,忍不住就会泪目。”她说,“当我们离开武汉时,那边的同事、周围的民众都为我们送行,感谢我们。而在我心里,他们才是英雄!在共同奋斗的日子里,他们的坚强,他们的无畏,他们的奉献和付出无时无刻不感动着我!能与他们并肩作战是何等的荣幸!”

在王玉佳看来,离别是令人不舍的,但友谊是永不磨灭的。这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将永远深藏在她心中,在今后遇到挑战的时候,将成为克服困难的无穷动力。

“返渝进入休养期的时候,由于日子单调,我有些烦闷。无法想象武汉人民把自己闷在家里两个多月,是多么了不起。”区二院ICU护士陈梅说,“还记得那个看到我进病房,担心感染我们而马上就把嘴捂起来暂停吃饭的叔叔;那个转院时含泪祝愿我们好人一生平安的阿姨……回来后,更多的是回忆,回忆武汉人民带给我们的感动,时不时泪目。”

每天都能感受到武汉人民的爱

回顾武汉的这段经历,区人民医院叶程说自己无怨无悔。“作为一名年轻护士,面对这样一种新的传染病,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我在武汉的时候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新的工作方式,还有武汉医护团队那种奋不顾身的精神,都值得我铭记终身。其实我们这些医护人员,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上班,但武汉人民给我们的爱,我们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每一天内心都充满着感恩。”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热情的,热情到硬塞给我一箱泡面和面包,说这是援鄂队员的标配。这里的每个人也是疲惫的,虽然双眼布满血丝,却坚定向前,坚守初心。”这是区疾控中心郑艳援鄂日记中的一句话。

郑艳对孝感市云梦县竭尽所能的帮助,当地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她返渝那天,志愿者送上鲜花,当地小朋友为她创作漫画。到机场的路上,道路两旁站满了前来送行的市民。郑艳说:“这是孝感人民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是我这辈子所经历的最崇高的礼遇。”

  驻地过生“申请入党”作礼物

2月24日,援鄂医疗队队员、区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李逢斌,在医疗队驻地与璧山区的战友一同过了自己39岁的生日。

“在那个时候还能吃上生日蛋糕,太惊喜了,听说是爱心人士专门请志愿者为我俩订做的,很感动。”李逢斌回忆,因为没有场地,只能在顶楼简单庆祝,但能跟战友们一起过生,非常难忘。

“那天,我还郑重地向党组织提出申请,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李逢斌说,这是送给自己的一份生日礼物。

被患者叮嘱平安回家

2月15日,区人民医院林磊穿上“战袍”到病房工作。在与一位病患伯伯交流的过程中,伯伯在床上大便了。林磊连忙打来温水,给他擦洗,清理粪便,更换尿不湿。“透过护目镜,我看到你有一双清秀明亮的眼睛,虽然我不知道你长啥模样,但我能判断你和这些护士都还是孩子,请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大伯动情地说。

“去找重庆来的小林,他的技术很好,之前他每次都给我扎准了的。”2月19日,一位阿姨便“依赖”上了林磊。走进病房,林磊一边喊阿姨一边通过调整针头的角度,缓慢地将留置针送进了血管。阿姨对林磊竖起了大拇指:“小林的技术就是好。小林啊,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平安回去。”

患者与家属的“接线员”

有一位96岁的老人,是区二院陈怡照顾的病患之一。老人偶尔会情绪不佳,相处时间久了,陈怡才知道,老人是在想念同在隔离中的老伴。

可是,老人根本不能动弹。他每天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电话信息响起,即使不知道里面说了什么内容,但老人明白,那肯定是家里人的问候。

终于有一天,陈怡帮老人拿起了手机。“老爷爷,让我来帮你回复吧。如果你感觉很好,就回复‘1’,如果觉得不舒服就回复‘2’。”陈怡按照老人的意思,回复了“1”,电话那头,很快回复了消息:“谢谢你……”

随后的日子里,陈怡总会帮老人念手机里的信息,也会帮他回复手机里的信息。因为有了陈怡的存在,让两位老人之间的距离变得不再遥远。

这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经历

来自区人民医院的穆安然和区二院的李青,一直负责着ICU病房重症病患的护理工作。除了基础的护理外,她们一有空就会和病房里的老人聊天。

她俩最惦记的是一位来自养老院的“胖婆婆”,当时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之后的每日护理,穆安然和李青都会格外注意婆婆的状态,每次护理前都会在她耳边轻唤“婆婆,婆婆”。

“老人家虽然没有睁开眼,但是会用手轻微用力握住我的手,我知道她听得到我们说话。”由于不能自主进食,每天穆安然和李青都是给婆婆“鼻饲”,没过多久,大家发现,婆婆的脸色也逐渐好起来了。

当她们预备返渝时,“胖婆婆”已经撤下了呼吸机,可以睁开眼睛用眼神跟医护人员交流了。“婆婆就交付于你们啦。”临走前,她们在病房的白板上给当地的医护人员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这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经历。下次去武汉,我定要再去看看曾经拼过命的地方。”李青说。

尽情呼吸新鲜空气

作为我区援鄂医疗队领队,区人民医院的任远不仅承担着救治的任务,还肩负把队员们平安顺利带回的重任。

压力重、责任大,在武汉的时候,任远半夜经常会突然醒来,“有时候醒来一看时间是凌晨1点,睡一会儿又突然醒来,看看时间还在凌晨3点,根本睡不着,生物钟基本紊乱了。”

回来后,任远开始慢慢调整自己的生物钟,每天坚持跑步锻炼。

“总结一下过去抢救的经验,反思其中不足之处。目前抗疫虽取得阶段性胜利,但这是一场持久战,我们需要积累经验。”任远说。

在空闲时间,任远会去休养酒店楼下小道上散散步,在没人的地方摘下口罩,尽情地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

“真的是很久没有这么亲近地去感受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任远说。在武汉的时候,值班期间全程要戴着口罩,即使连续戴十几个小时也不敢轻易摘下,怕有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