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渝北区龙山街道松牌路社区志愿者敲开米兰天空小区空巢老人陈素兰的家门,为老人送去了厚实围巾和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信息健康手册。陈素兰是龙山街道“拐杖计划”的受益老人之一。今年,龙山街道在13个社区持续开展帮扶空巢老人的“拐杖计划”,近200位空巢老人感受到志愿服务的温暖。
爱的暖流,汇聚在朝气蓬勃的重庆。587万名重庆志愿者正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名义,奏响一曲志愿服务的时代交响。
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数量587万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统筹、广发动,搭平台、强队伍,建机制、求实效,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
两年来,全市在70%的社区建立了志愿服务站,在1500个广场、车站、景区、公共文化单位建立志愿服务岗,在30个商圈构建起“十分钟志愿服务圈”。我市还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本地志愿者管理与全国互联互通,在全国率先推广使用“志愿云”信息系统,“重庆志愿者”成为全国志愿服务类有效用户数最多的微信公众号。志愿服务大数据顺利接入“信用重庆”信息系统,志愿者列入信用体系的“红名单”。
截至2019年11月,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数量587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8.9%,位居全国第一;注册志愿团体3.74万个,位居全国第六;发布志愿服务项目12.57万个,位居全国第八;记录志愿服务时长6889万小时,位居全国第七。67个项目在全国赛事上获奖,涌现出650名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今年88岁的杨汉,是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堰兴社区的居民,更是社区家喻户晓的志愿者——退休后,闲不住的杨汉挖掘社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好人好事,主导创办了《社区生活》这张报纸,并志愿向居民们宣讲党和国家的各类新政策、新举措。
曾经“一团火”,而今“满天星”。党员志愿者、社区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从“束发”到“耄耋”,从楼宇到田间,从扶助到支撑……重庆志愿者奋楫扬帆。
为重庆改革发展凝聚起强大的志愿服务力量
当贺钰岚准备向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默顿挥手道别时,这位知名学者微笑着,变戏法般掏出一支麻省理工学院的笔,送给贺钰岚作纪念。他表示,贺钰岚的热情服务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就读于四川外国语大学的贺钰岚,是今年11月举行的重庆英才大会的志愿者,为罗伯特提供翻译服务。
两年来,重庆志愿服务始终坚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广泛发动、久久为功,为重庆改革发展凝聚起强大的志愿服务力量。
在脱贫攻坚主战场,1.3万个志愿服务组织、69万名志愿者投身“我们一起奔小康”扶贫志愿服务行动,结对帮扶贫困户36万余户。
在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第一线,“山水之城 美丽之地”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如火如荼,7支市级志愿服务总队、280支区县分队,招募注册志愿者15万名,精准实施生态文明传播、守护青山、守护绿水、城市提升、美丽乡村等5大项目,参与人数共达765万人次,累计开展各类活动12155场次,志愿服务时长累计18.5万小时。
“文明新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相继走进社区、公共机构、学校,设立193个垃圾分类市级志愿服务示范岗建设,累计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场次,强化了重庆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习惯养成。
在“普法”志愿服务行动中,4.9万名志愿者开展宣传法律知识、传播法治文化、维权法律服务等活动3万多场。
在文艺志愿服务行动中,近万名“红色文艺轻骑兵”走农村,进校园,入社区,坚持到人民中去,年年办,年年新。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千余场,受益群众30万余人次。
在全市重大活动最前沿,5000名“蓝精灵”,全方位服务智博会、重庆英才大会、西洽会、上合组织地方领导人会晤、“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等重大会议活动。
志愿服务要融入新时代社会治理中
新时代新要求,新使命新担当。志愿服务在新时代有新追求。
全市上下抓好志愿服务机制建设,提升引领力——
完善“区县、乡镇、村社”三级嘉许激励制度,出台全市嘉许激励办法,拓展志愿服务筹资渠道,明确就学、就医、就业等激励政策。
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升创新力——
在全市2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区县,建好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环环相扣的运转体系,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市文明办负责人表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开创新时代社会治理新局面的使命任务。志愿服务作为社会成员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实践形式,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方式,要融入精治共治法治,探索衔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推动广大志愿者投身到扶弱助残、治安巡逻、环境维护、陪伴照护、调解协调、禁毒支持等各个领域,用行动诠释“志愿,让社会更美好”。
(记者 张莎 实习生 苏畅 )